冬季畜牧养殖,提前做好保暖措施
作者:田园茶语者•更新时间:2月前•阅读6
冬季畜牧养殖,保暖措施提前做好
在冬季和寒冷天气期间,鸡苗的管理可能会比平时更加困难。因此,应当对重要指标进行测量,并达到特定目标,例如七日龄体重应为一日龄体重的4.4倍以上同时七日龄鸡苗的死亡率应低于1%。孵化场鸡苗存储间和运输过程经常会被忽视,但这些都是保障鸡苗健康的关键环节。孵化场鸡苗存储间和运输过程经常会被忽视。如果无法保证存储和运输过程最佳的环境条件,会降低鸡苗活跃性,减少入舍后早期的采食和饮水量。鸡苗存储间的温度应保持在24 ℃到26 ℃之间,相对湿度为65%,在存储鸡苗之前,就应该达到以上环境条件,并保持稳定。可使用风机来循环热量,创造一个均匀的环境,但气流一定要吹向天花板,而不是吹向鸡苗,否则会对鸡苗造成应激。
在肉鸡的整个养殖期间,必须始终达到以下空气质量标准:
- 氧气>19.6%
- 二氧化碳<0.03% / 3000 ppm
- 一氧化碳<10 ppm
- 氨气<10 ppm
- 可吸入粉尘<3.4mg/m3
- 相对湿度<70%
冬季期间的湿度控制
在寒冷时期,由于供热系统、饮水系统和鸡苗自身产生的水分,鸡舍湿度可能难以控制。然而,相对湿度必须确保合适,以防出现蹄皮炎和飞节烧伤等问题。要想降低相对湿度,唯一的方案是提高空气温度——空气温度每升高约1 ℃,相对湿度便会降低4.5%。暖空气比冷空气轻,因此鸡舍中最暖的空气靠近屋顶。 外部冷空气靠近屋顶的时间越长,空气温度升高的机会就越大,从而降低相对湿度,或增加空气的水分承载能力。 鸡苗摄取的70%-75%的水会排放到空气或垫料中。通风系统的工作是去除鸡舍内积聚的水分,防止鸡舍内水分积聚,其原理是充分加热进入的空气,将其与靠近鸡舍天花板的暖空气混合,然后充分进行空气交换,以去除湿气。 由于鸡苗是“冷血”动物,因此在进舍的前几天,它们需要外部供热源来控制体温。育雏期间应监控三个温度:鸡苗内温
地面/垫料温度 空气温度 鸡苗体温可使用儿童耳温计,将其轻轻放入泄殖腔内进行测量。理想情况下,体温应为40.5 ℃,并保持在40 ℃至40.5 ℃的范围内。 在鸡苗进舍之前,地面/垫料必须达到正确的温度,因为鸡苗很容易通过鸡爪散发大量的热量。当鸡爪变冷时,体温会降低,为了维持能量,鸡苗的活跃性降低,从而导致饲料/水的摄入量减少,降低生长速度,鸡群的均匀度也会下降。 育雏期间还应监测并控制空气温度。鸡舍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设定温度的1 ℃误差范围内。要想对空气进行强制加热,需要足够的供热能力。当冬季室外最低温度在0 ℃以上时,所需的功率至少为0.07kw/小时/立方米鸡舍容积;当冬季室外温度在0 ℃以下时,所需的功率至少为0.10kw/小时/立方米鸡舍容积。所有探头应放置在鸡苗高度,并在鸡苗进舍之前进行校准。 鸡苗存储间、运输和育雏管理始终是确保实现最佳肉鸡表现的重要管理区域,而在寒冷天气,这些方面更难以控制。如果不能理解、测量和记录胚胎与鸡苗在第一周内所处的环境,会降低鸡群表现和均匀度。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