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调整饲料配方、优化饲养环境、合理使用抗生素

亲们,咱们聊聊养鸡那些事儿。你知道吗?肉鸡粪便中存在未消化的饲料,也就是我们说的“过料”,这在肉鸡场可是相当普遍的问题。表现为粪便不成形,外附标志性的白色尿酸盐;粪便含有黄色肉眼可见饲料,有时还有水样便;鸡毛色不好,鸡群均匀度差。这可都是肉鸡消化系统有健康问题的信号啊!不仅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差,生产成绩受损严重,关键是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调整饲料配方、优化饲养环境、合理使用抗生素

一、菌群失调是导致饲料便的主要原因

菌群失调,也称为生态失调、过料综合征、湿便综合征、非特异性肠炎等,是指肠道菌群的突然变化。这种改变可能不仅是细菌数量的变化,也可以是各菌群成分的组成改变。

1. 主要症状

粪便中含未消化的饲料;湿便;采食量连续几天相对稳定;偶尔有挑食的现象;水/料比增加;肠道充血与炎症;肠壁变薄、透明、易破裂;畅中有黄色粘液;有时候肌胃可见病变。在使用垫料饲养时,还能看到一些副作用,如:脚垫病灶,胸囊肿,各种菌血症,股骨头坏死和跛行。在很多时候菌群失调伴随肌胃病变。

2. 病理特征

在世界各地的商业肉鸡群,菌群失调常发于21日龄,有时可发生于15日龄。在欧洲,由于抗生素促生长剂的禁止使用,近年发病率有所增加。

最常见病理特征如下:粪便直到12日龄都看起来不错,在15日龄左右粪便变湿,随后粪便中开始有橙色粘液,在25日龄左右粪便中会有未消化的饲料。

3. 发生原因

本病的病因涉及几个因素:饲料问题或饲料成分剧变,劣质饲料原料和饲料卫生不佳;饲料中有不好消化的成分,成为病原微生物生长的底物;管理不善或环境差;养殖场不卫生;亚临床球虫病;滥用抗生素;应激等。

二、诊断与治疗

剖检肉鸡,如果看到以上讨论的症状即可确诊,然后用抗生素治疗并观察效果:如果病情有所改善,问题很可能是菌群失调;如果病情没有改善,则问题可能与病毒、霉菌毒素、生物胺或酸败脂肪等有关,需要由专业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三、预防策略

在菌群失调高发期,即上述所说的从12日龄到30日龄,首要目标是改善消化系统。这一时期最易被兽医和饲料营养师忽视,他们通常关注第一周和最后阶段。

在12至30日龄有必要提高饲料原料的质量,避免未消化的饲料成为病原微生物的底物。必要时添加外源酶;使用天然产品,帮助维护和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在饲料中添加有效的霉菌毒素结合剂;检查水质和水中微生物指标;检查是否有亚临床球虫。采取适当的抗球虫方案;审查管理方案,以尽量减少应激,并改善养鸡场的卫生条件;使用植物提取物以维持肠道健康。

如上所述,过料总是在消化道组织糜烂影响其功能或肠道菌群失调时发生。使用植物提取物可以做到以下两点:

调整饲料配方、优化饲养环境、合理使用抗生素

恢复和维持消化道组织的完整性

免疫作用:一些植物所含的化学物质如大蒜提取物所含的一些化合物,能刺激肠道局部免疫力。甘牛至或肉桂包含的一些抗氧化物有利于对肠道炎症的恢复。

调整饲料配方、优化饲养环境、合理使用抗生素

提高饲料消化率:月桂叶油能诱导胆汁酸的分泌;肉桂能刺激消化酶的分泌。改善消化意味着病原微生物可以利用的底物减少。

对肠道组织的直接作用:菊苣能够通过增加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调节肠道上皮形态,从而加大吸收表面积,并保持肠道健康。

恢复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杀微生物剂:肉桂、甘牛至和大蒜已被证实是天然杀菌剂,能在菌群失衡时降低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与抗生素不同的是,它们不会阻止有益菌的生长和繁殖,所以不会杀灭有益菌。

益生素:饲料中的菊苣能促进乳酸菌以指数级增长。从第一天就开始使用植物提取物,确保肠道菌群健康,消化系统发育良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2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