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肉鸡养殖管理要点:1
高效养鸡「8诀」
想要养鸡致富,那就得掌握高效养鸡的「8诀」。今天咱们就先来聊聊第一诀——精心的管理。这八项缺一不可,只有做到了,才能让鸡儿们健康成长,钱包也跟着鼓起来。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详细说说这个「精心管理」的奥秘。
进苗前的关注点
在鸡苗进舍之前,我们得做好充分的准备。得确保鸡舍清洁消毒到位,不能有半点马虎。具体来说,我们要关注以下几点:
1.1 空舍期的清洁消毒
这里有个小技巧,就是用细菌培养观测消毒效果。具体操作是在鸡舍的四个角和中间放置培养皿,观察消毒前后的细菌总数变化。如果每平方米面积的细菌总数不超过60,那说明消毒效果不错。
1.2 饲养设备的运转状况
设备运转是否正常,直接影响鸡儿们的舒适度。尤其是第一周的饮水,一定要保证温度适宜,这对降低死亡率很有帮助。
1~7日龄关注点
第一周是关键时期,我们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规模化鸡场第一周的关注核心点是周末体重。第一周末去掉嗉囊后体重达200克,这是一个目标。
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把温度、通风、密度、光照、湿度这五大养殖要素做好。这些要素没有固定的标准,要跟设备、气候、鸡雏体重等因素相应变化。
2.1 淘汰弱雏
第一周之内可以淘汰1%-3%的弱雏,以提高整体鸡群的健康水平。
2.2 延长母源抗体保护时间
正常的卵黄吸收需要12天半才能吸收90%,所以我们要注意卵黄吸收的时间,避免免疫空白期。
2.3 开口药的问题
用药要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选择适合鸡苗体质的开口药物。
2.4 免疫抗体与应激
选择适合本地区流行毒株的疫苗,并关注疫苗的反应,减少应激。
8~14日龄关注点
本周关注点是逐渐加大换气量,注意通风和温度之间的矛盾,关注新城疫免疫后应激的控制。
1、根据体质、季节逐渐降低舍内温度;
2、使湿度力争达到标准;
3、根据季节适当增加换气,注意换气位置;
4、时间与光照强度的调整,以减少猝死症;
5、按照季节调整好密度。
以上五点要掌握原则:内环境平缓衔接为基本原则,减少应激反应。
本阶段要关注支原体病及过度免疫应激方法的控制;关注这个阶段的肠道反应或者腹泻等症状;关注霉菌或者免疫抑制病造成的腺肌胃炎;关注肠道,肠道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决定于饲料的转化与吸收,这就需要杜绝病从口入。
免疫方面,本阶段的关注点是传染性法氏囊病,包括疫苗种类、免疫途径、免疫方法和效果、免疫注意事项、免疫期间的管理工作重点。
15~21日龄关注点
15天以后,就要关注通风问题,比如通风方式如何改变,一定要关注鸡体的体感温度,鸡舍前端、中端、后端舍内的温度、鸡背的风速、风的走向、湿度这些都要记录。
通风做不好,忽冷忽热的,超不过3天呼吸道症状就会出现;超不过3天气囊浑浊;超不过10天就准备淘汰吧。
肉鸡新城疫在10~15日龄、禽流感在21~28日龄都是免疫空白期。因此要关注免疫空白期怎么保护,而这就决定了在第四周机体是否健康。
同时,这个时间段要重点关注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反应,尽可能减少免疫应激。
22~28日龄关注点
第四周的核心工作是通风与温度制衡点的掌握,同时这一时段也是禽流感的免疫空白期,所以一定要调节好通风和温度之间的矛盾,实现平稳过滤,减少大起大落,哪怕是5℃的温差也会成为疫病的引爆点。
本周的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就决定了35日龄会不会被迫卖鸡。
29~35日龄关注点
本周是红色预警阶段,如果前期管理不好,损失在这个时期就该爆发了。
有的规模化鸡场前21天成活率能达到99%,但如果这时出现问题,就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很多时候鸡群发病是因为给病原创造了机会。
本周关注的重点是禽流感、新城疫和鸡的体感温度,并防止过料及腹泻。
35天之前最重要的是通风,并重在通过温度、湿度和鸡背处的风速等形成的鸡体感温度的把控。
冬季要养好鸡,就要考虑风的走向,很多养殖场的问题在于风速过大或者风向不对,直接吹到鸡的身上造成冷应激。同时,通风之后如果温度变化,就要相应地进行调整。
35日龄至出栏关注点
35日龄到出栏,要关注肠道方面的疫病防控。例如,要防止霉菌毒素和魏氏梭菌等的危害。
同时要关注生长效率,料肉比每差0.05,一只鸡就差出了0.8元钱,这时候可以使用霉菌毒素吸附剂防止过料,促进饲料转化率,降低料肉比。
另一方面更要防止突发事件,标准化养殖场最怕停电,停电半个小时,可能四五千只鸡就死掉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