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气囊炎发生演变揭示:饲养管理需关注通风、湿度、饲料质量及疫苗接种
秋风起,凉意渐浓,转眼间,9月已经迈入了尾声。国庆长假即将来临,2023年的最后一个季度也将如箭在弦,飞快地过去。然而,对于养殖户来说,有一个问题可能是他们最头疼的事——那就是鸡气囊炎的频繁发生。
说起鸡气囊炎,它之所以让人头疼,原因就在于它的治疗难度。年年治,年年发,这其中的关键问题,其实就在于“气囊炎”这个名称。我们用它来描述这个病和诊断这个病是可以的,但如果仅仅按照气囊炎去治病,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在基层所说的气囊炎,其实只是“多病因呼吸道病的其中一个特征性的病变”,气囊炎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可以直接下药进行治疗的“病”!
我们常说到的气囊炎,是由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综合表现”出来的一个典型剖检症状。它与鸡的大肠杆菌、新城疫、法氏囊、流感、传支、传喉和传贫等不一样,这些都是有确定病原相对应的鸡病。
所以,气囊炎是“症”,它不是一个明确病原的鸡病,只有 认识到这个层次,才能找到有效治疗的关键。
在秋冬季,由于外界气温低,鸡舍内外温差变化大,饲养员稍不留神,鸡子们就会得感冒。这种感冒的鸡子最先表现的就是发热,然后就是上呼吸道发炎久治不下,治疗不当还会引起一系列的继发感染,所以感冒其实是诱发气囊炎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也就是说,气囊炎多是有基础病的老病号发展起来的。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像H5这种感染强发病急、死亡快的鸡群会得气囊炎。
发生气囊炎的鸡群无一例外,都是感染了低致病性的流感的鸡群。当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向下呼吸道的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等进一步发展,则呼吸道粘膜就会因为损伤而把潜伏的支原体给刨出来。
这时,你会发现呼吸道病是不是在向参与者增多的多病因和多病原方向狂奔呢?
被刨出来的支原体就会快速繁殖,气管炎症进一步加剧和加重,呼吸道症状发展就会非常快,有可能就是一个晚上,大群就会出现此起彼伏的大群呼吸道症状。
支原体若再在流感H9的驱使下,它们到达肺部就会导致肺炎,先是单侧肺炎、然后就是双肺炎。如果只是单纯的支原体感染,没有流感参与的情况下,肺只是水肿、背部有坏死。
但是,如果是和流感混合,就会有瘀血,出血坏死,紫黑色。病态的呼吸系统,对吸入空气中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巴氏杆菌等细菌的净化能力大幅下降,这些病原菌乘虚而入进入体内大量繁殖。
鸡出现肺炎的时候,鸡的发热情况会加剧,从低热到高热。这个时候鸡体抵抗力进一步下降,这个时候气囊炎就会出现,气囊混浊、出现泡沫。
这个发展过程非常快,有的一天,最多不超过两天,就会快速形成,气囊出现泡沫,或者脓黄色的物质,乃至形成干酪样物,就是典型的气囊炎了。
那么,理清了鸡气囊炎,我们应该知道防好该病的关键点了,那就是做好通风、温控、防感冒,这是仿制气囊炎多发频发的饲养管理重点。
一、通风
通风是鸡舍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通风可以降低鸡舍内的湿度,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同时也能提高鸡舍内的空气质量,降低鸡群发病的风险。
根据研究,鸡舍内的适宜温度为18-23℃,相对湿度为50%-70%。当气温低于15℃时,应增加通风量,提高鸡舍内的温度;当气温高于25℃时,应减少通风量,降低鸡舍内的温度。
二、温控
温度对鸡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在秋冬季,由于外界气温低,鸡舍内应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如铺设保温层、增加供暖设备等。
同时,在温度控制方面,应避免温度突变,尤其是在夜间,温度变化较大,容易导致鸡群感冒,诱发气囊炎。
三、防感冒
感冒是诱发气囊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做好防感冒工作至关重要。要保持鸡舍内的卫生,定期清理鸡舍,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要加强饲养管理,合理调整饲养密度,避免鸡群过于拥挤,增加通风量,降低鸡舍内的温度。
最后,要加强鸡群的疫苗接种工作,提高鸡群对病原菌的抵抗力,降低发病率。
综上所述,鸡气囊炎的发生演变揭示了饲养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关注通风、湿度、饲料质量及疫苗接种,我们可以有效降低鸡气囊炎的发生率,确保鸡群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