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青年鸡周转,需关注保暖、饲料调整、疾病防控、通风换气
哎呀,冬天养鸡可不是件容易事儿啊!特别是咱们这青年鸡,一不留神就冷得瑟瑟发抖,营养摄入又跟不上,还有那各种疾病,真是让人操碎了心。不过,咱们也得讲究点科学,不能瞎忙乎。今天就来聊聊冬季青年鸡周转的那些事儿,得注意保暖、饲料调整、疾病防控、通风换气这四大关键点。
得说,为了鸡群能健康成长,养殖场一般会在鸡群9到15周龄的时候,完成从育雏育成舍到蛋鸡舍的转群工作。这可是个关键时期,鸡群从育雏育成舍转到蛋鸡舍,环境大变样,运输过程又充满不确定性,一不小心,鸡群就可能出现体重不达标、呼吸道以及腹泻等症状,严重了还会出现外伤、疾病甚至死亡呢!
所以说,在冬季,咱们养殖户一定要通过蛋鸡舍与育雏育成舍无缝对接、运输过程关键技术控制、转群常见疾病的控制技术等相关关键技术的把控,确保生产性能达标、鸡群健康、安全。
一、蛋鸡舍与育雏育成舍无缝对接
这无缝对接主要包括鸡群的品种、数量、健康状态、温度、湿度、光照以及饲料配方等。其中,最难对接的就是温度和健康状态。下面咱们就重点说说这两个方面。
温度对接
转群后,温、湿度最好和转群前的禽舍相似,如果相差太大,就得提前做好升降温或增减湿度的工作。咱们国家有些蛋鸡场为了节省成本,冬天不安装供暖设施,导致蛋鸡舍温度较低,根本满足不了鸡群的需求。
所以,咱们在冬季要尽量提高蛋鸡舍的温度,降低育雏育成舍的温度,降低转群前后舍内温度的变化幅度。
1、育雏育成舍降温:转群前14天开始,逐步增加通风量,逐渐降低舍内温度,最终实现白天18℃,夜间16℃,最高不超过20℃。
2、蛋鸡舍升温:转入鸡群前,温度至少升温至13℃以上,采用临时的供暖炉实现。
3、鸡群进入蛋鸡舍控温:鸡群逐渐转入蛋鸡舍过程中,暂时不通风,当舍内空气混浊,可采用强制性短暂通风。
4、蛋鸡舍进鸡后14天温度的控制:转群后1-3天,以保温为主,尽可能和育雏育成舍衔接。4天-14天结合外界温度,逐渐实现以最小通风量为主的通风模式。
健康对接
健康对接主要包括免疫信息、投药信息、历史发病信息以及目前鸡群的状态。其中,免疫信息、投药信息以及历史发病信息较为容易获得,而目前鸡群的状态需要及时评估。
体重均匀度和体重合格率需要进行抽测鸡群体重,一般采用随机抽测方式进行。呼吸道情况:转群前3天晚上,一般选择在夜间8点-10点进行呼吸道听诊,判断呼吸道的症状和比例,以便转入蛋鸡舍后采取治疗措施。
二、运输过程关键技术控制
运输过程关键技术的控制包括转群车保温技术、防疫技术。
转群车保温技术
冬季转群车运输过程最难实现的是保温与通风的平衡。
1、保温技术:转群车的保温与通风的平衡主要取决于运输距离的远近。运输时长小于40分钟的短途运输可以考虑密闭式的运输车,运输时长大于40分钟的长途运输采用敞篷车。
2、装鸡密度:装鸡密度一般为鸡群投影面积的1.1-1.2倍较为适宜。
防疫技术
转群是鸡与外界接触最广泛的一个环节,防疫工作也需要重点关注。一般要求转群车48小时内不接触疫情区域和其他养殖单元。
装鸡后的车辆根据指定路线行走,指定路线不得经过疫区、屠宰场、生活小区以及其他人口紧密的场所,减少鸡与鸡、人与鸡的交叉感染风险。
装鸡车辆的行驶速度普通道路控制在60公里/小时、高速控制在80-90公里/小时,运输时长尽量控制在10个小时之内。
三、重点关注疾病与应激
在转群后重点关注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支原体、腹泻和冷应激。
转群常见疾病的控制技术
针对转群后容易出现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病原发生的疾病采用转群前2天、转群后3天使用万分之三的多西环素和泰妙菌素进行预防性投药。
冷应激的控制技术
冷应激控制的原则是转群后3天之内蛋鸡舍与育雏育成舍的温度差异控制在5℃以内,最高不超过8℃。
腹泻的控制技术
笼养蛋鸡与散养鸡不同,它们的活动场所是鸡舍,所以鸡舍的温度、湿度、光照、卫生条件、空气质量等环境因素控制不好,也是导致蛋鸡腹泻的原因之一。
合理应用蛋鸡舍与育雏育成舍无缝对接、运输过程关键技术控制、转群常见疾病的控制技术等相关关键技术的,可使转群后呼吸道的发生比例低于3%,腹泻发生率低于1%,传染性疾病发生率为零,转群后体重均匀度85%以上,体重合格率90%。
来源:智慧蛋鸡,作者:魏晓冉、盖云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