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有体重标准,却提倡超标
哎呀,朋友们,咱们聊聊这个话题,明明有体重标准,怎么还提倡超标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咱们得明白,提倡超标的目的有几个。第一大目的是为了骨架要有大体型,才有机会具备大体腔,继而拥有大内脏。这个才是最终的目的,而适当超标正好可以实现这个目的。然后是为了提高鸡群达标率。体重和胫长均匀度非常关键,而这个指标却被鸡场忽略了。
青年鸡的培育对产蛋鸡性能有着显著影响,其核心指标包括体型、体重和均匀度。据研究发现,胫长超标准1-3毫米、体重超10%-15%、均匀度大于90%的青年鸡,其产蛋性能最佳。而接近标准数据的青年鸡次之。如果胫长达标但体重偏轻、均匀度差的鸡群,其产蛋性能相对较差。更糟糕的是,如果青年鸡的体型、体重和均匀度均不达标,那么育雏育成可能会失败。
所以,在青年鸡培育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并控制这些关键指标,以确保产蛋鸡性能的稳定和优秀。
接下来,咱们聊聊蛋鸡的胫长、体重、均匀度、羽毛发育的重要意义。
一、胫长
胫长是12周龄之前体型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对产蛋性能、蛋壳质量的持续性有重要影响,对啄癖也有直接影响。青年鸡在8周龄完成骨骼发育的85%,12周完成骨骼发育的95%,胫长每增加1毫米,终生多产3枚鸡蛋。这个原理就是大骨架大体型大体腔大内脏。
二、体重
体重指标分为达标率、褐周增重。确保均衡的周增重是青年鸡培育的重点之一,任何时间增重不达标,都会殃及以后的生产。第一周的体重提高1克,到第六周末体重可增加5.6克左右。五周龄体重与内脏器官、胫骨长度发育同步;与开产日龄、产蛋率、高峰期维持时间和蛋壳质量成正相关;与死淘率成负相关。
但是,体重也并非越大越好。产蛋量相同的母鸡,体重每多250g,每年约多耗料3kg。如果超出部分的体重还是无效脂肪甚至是有害脂肪,还存在死淘高的隐患。
三、均匀度
确保均衡的周增重是青年鸡培育的重点之一,任何时间增重不达标,都会殃及以后的生产。均匀度是指鸡群整体、个体生长发育的整齐度,它包括体重、体型、性成熟等。鸡群的均匀度是蛋鸡育雏、育成前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影响蛋鸡生产性能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四、龙骨
龙骨发育是个容易忽视和不引起注意的指标,它同胫长一样对产蛋性能、蛋壳质量的持续性有重要影响。所以我们更要养成摸龙骨的习惯,这也是早期发现滑液囊支原体的一种简便方法。龙骨肌肉发育良好的鸡群可以维持较高生产性能,并且能降低啄癖发生的概率。理想的胸肌指数标志着良好的体能储备,是蛋鸡高产、稳产的基础。
五、羽毛发育
羽毛发育与开产日龄有关,一般发育良好的母鸡,主翼羽还有1.5-2.5根未脱换时,母鸡即达到性成熟开始产蛋。一般37-42天开始更换第一根主翼羽,以后每周换一根,随后14天长齐,全部长齐后,应该下蛋了。主翼羽的更换时间是相对不变的,关键在于如何加强6周龄前的饲养管理,促使雏鸡在42日龄前完成绒羽的退换,每早换完一天预示着早开产一天,即多产近一枚鸡蛋。
青年鸡培育期,这三点必须要重视。青年鸡的品质决定了蛋鸡一生的产蛋量、养殖效益。85-90%的功劳来自产蛋前的基础培育,而育雏育成期所代表的体成熟发育和生殖系统发育为主线的性成熟发育,是奠定后备母鸡发育和健康状况,以及未来产能高低的的关键因素。
今天的话题一共三个:
1、评判青年鸡优劣的三大指标
2、设计饲料配方时要有四重考虑
3、青年鸡培育期和产蛋期哪个更容易
一、 了解一下,评判青年鸡优劣的三大指标:
1、体重
青年鸡的体重是衡量青年鸡发育的重要指标,包括了内脏器官和肌肉指标的发育。10周龄体重增长了50%,肌肉也具有早期发育的特性,其中肌肉的早期发育需要投入优质的氨基酸和各种营养。乃至整个体成熟期都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性成熟发育期,饲料能量必须有占据主要位置。
2、胫长
代表了全身骨骼、体况的发育状态,决定开产后脱肛、啄肛的发生率、终生蛋壳质量和高峰期的持续性等重要生产指标,其中胫长、肌肉的发育又有极其严格的时间限制。胫长在6-8周发育最快,10周已经完成了85%。
和胫长同等重要的还有龙骨和胸肌发育指数达标,龙骨发育是个容易忽视和不引起注意的指标,它同胫长一样对产蛋性能、蛋壳质量的持续性有重要影响。龙骨判断的4级标准,饲养较好群体龙骨正常的比例应在95%以上。
在钙、磷或维生素D3刚开始缺乏时,龙骨是柔性发软但尚未弯曲。这是一个营养缺乏的重要临床征兆,所以我们更要养成摸龙骨的习惯,这也是早期发现滑液囊支原体的一种简便方法。
3、均匀度
能够很好地反映青年鸡的培育质量,其高低直接影响产蛋高峰时间和产蛋高峰的持久性。鸡群均匀度越高,产蛋整齐度越好,尖峰值越高,产蛋维持时间越长。
优质青年鸡要求在体重周周达标和骨架发育良好的基础上,均匀度达到>87-90%最好。
就均匀度而言,不止要关注体重胫长均匀度,还要关注体能储备均匀度,这个指标直接关系到生殖系统发育的整齐度,整齐度高,爬坡就快,高峰高度也高也稳定,这个均匀度我们可以通过。
在养殖现场,对于青年鸡的培育,要确保体重超品种标准5-10%左右,胸肌指数最好在2-3,10周做到三个9,分别是胫长90毫米体重900克以上,均匀度90%以上。
而要实现上述目标,就要给鸡群提供舒适的环境,和一对一的精准营养以及精细化管理,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下大力气做好肝肠健康的防控,让饲料营养可以最大程度地消化吸收转化,被鸡体利用。
二、单就营养而言,设计饲料配方时要有四重考虑:
1、 要保证基本营养的满足,这好比是盖房子的地基。
2、做好各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并科学使用酶制剂,尽可能促进营养的消化吸收,不能吸收的营养,含量再高也白费,还有可能产生副作用。
3、在吸收的基础上还要保证完美的转化,转化才是最终的追求,转化越好料蛋比越理想,产能和收益才会更高。
4、想要高产,离不开鸡群的健康,所以要做到抗病营养,保健营养。
这就是抗病营养的设计思路和目的,那么,何为抗病营养?
顾名思义,抗病营养是通过营养手段提高动物的免疫力、提高动物对疾病的防御和抵抗能力,从而减少药物的使用和对环境的破坏,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营养物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既影响动物生产潜力和效率,也决定了动物的健康状况。
健康是养出来的,而不是吃药吃出来的。
三、青年鸡培育期和产蛋期哪个更容易。
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件事,产蛋以后的成绩,80-90%的功劳来自开产前的培育,相对青年鸡培育工作而言,开产后的工作反而更为简单了。
如果我说蛋鸡产蛋期比育成期要简单的多!有多少养蛋鸡的朋友认同我这个观点?
我相信有很大一部分朋友会持反对态度,先别着急,看看我说的有没有道理,我们认为育成期好养,主要是因为育成期没有鸡蛋可收,我们判断鸡群健康程度的指标就是:只要不死鸡就行。
但这正是我想表达的难养的原因,因为看不见的风险才最可怕,产蛋期出问题会第一时间反应在鸡蛋上,只要出现了异常的鸡蛋,我们就会去关注大群,进而以最快速度解决问题。
但育成期成功的重要指标是体重、骨架、体能储备和肝肠健康,试问有多少养殖场能做到每周测量体重、胫长?又有多少鸡场会去研究零星伤亡的鸡有没有肝肠方面的问题。
我们刚才提到的育成期的四项重点工作,分别是体重、胫长、体能储备、肝肠健康,只要这四点到位,产蛋期的管理要点就只剩两个字。
因为前期的体重、胫长肝肠健康这几点已是定数,产蛋后的重点工作就是让体能储备和生殖系统在内的各内脏器官的健康维持最好状态。
体能储备的维持重点是能量,保证饲料中的能量供应,让它符合鸡群当前阶段的需求,这是基础,再配合内动力十足的各内脏器官,就能把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充分的吸收,就能让青年鸡打下的基础,不被白白的浪费,上高峰、维持高峰自然也就轻轻松松。
想让蛋鸡高峰早、长、高的重点其实都在育成期,达标的体重胫长,健康的肝脏、肠道这是激发鸡群最大产蛋性能的必备条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