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峰在《环控》中聚焦畜牧养殖,强调关注养殖环境调控
环控在畜牧养殖中的重要性
大家好,我是赵德峰,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环控在畜牧养殖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养殖环境对畜牧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环控,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养殖环境进行调控,以达到最适宜畜牧生长的目的。今天,我们就来聚焦一下畜牧养殖中的环控,特别是关注养殖环境调控的重要性。
温度:畜牧养殖的“生命线”
我们要关注的是温度。温度尤其是体感温度对养鸡影响是很大的。不管是冷还是热,都会让鸡感到不舒服,这种不舒服就是应激。应激就会影响到内分泌和生理生化,进而影响到健康、生长和生产。体感温度对于养鸡来讲,是一项十分关键的环境控制要素。
据研究,鸡的适宜生长温度在18-25℃之间。如果温度过高,鸡的食欲会下降,生长速度变慢;如果温度过低,鸡的抵抗力会下降,容易生病。因此,养殖户们要密切关注温度变化,确保鸡舍内温度始终保持在适宜范围内。
温差:养殖环境调控的“挑战”
规模化养鸡受养殖模式、通风模式、季节更替、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温差。小温差或许就是一种“锻炼”,但大温差一定是“伤害”。如何杜绝鸡群受到大温差的影响,也是环境控制的关键之一。
这里,我们要说的是两种温差:时间上的温差和空间上的温差。
时间上的温差
鸡舍内的温差,有很多种,其中之一就是时间上的温差。比如凌晨、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深夜等等。受外界气温变化、日出、日落、刮风、下雨、下雪等的影响,一旦操作不到位就会出现较大的温差,这对鸡群就是一种伤害,很容易诱发疫情。
据调查,鸡舍内时间上的温差超过3℃,鸡群就会产生应激反应。因此,养殖户们要合理安排养殖时间,尽量减少时间上的温差。
空间上的温差
规模化肉鸡养殖大都采用的是多层笼养的模式。在环控中,难免会出现左中右、上中下、前中后的温差。很多情况下这种温差是不可避免的,作为管理者要力求通过供暖、通风、负压、遮挡、隔断、湿帘等的调整,来尽量缩短不同空间上的温差,以求得大群体感舒适度有足够的保障。
环控方案研究:以养鸡为例
为了更好地说明环控在畜牧养殖中的重要性,下面我们以养鸡为例,介绍一种环控方案研究。
1. 设置适宜的温度:根据鸡的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设置合适的温度。例如,1-2周龄的鸡,温度应保持在33-35℃;3-4周龄的鸡,温度应保持在30-32℃;5-6周龄的鸡,温度应保持在28-30℃。
2. 控制温差:通过加强鸡舍的保温、通风和遮阳措施,降低温差。例如,在鸡舍内设置保温设施,如保温帘、保温棉等;在鸡舍外设置遮阳设施,如遮阳网、遮阳棚等。
3. 合理安排通风:根据鸡舍内外的温差和湿度,合理调整通风。例如,在温度较低、湿度较高的情况下,适当减少通风量;在温度较高、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适当增加通风量。
4. 定期检查鸡舍环境:定期检查鸡舍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确保养殖环境始终处于适宜状态。
环控在畜牧养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科学的环境调控,可以降低鸡群应激反应,提高生长速度,减少疾病发生。希望养殖户们能够重视环控,为畜牧养殖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