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畜牧养殖中,合理使用兽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在我们畜牧养殖中可是扮演着重要角色的“神器”。它不仅能干扰病原微生物的细胞壁合成,还能损伤菌体的细胞膜,影响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但是,你知道吗?这把“神器”用不好,可会变成“双刃剑”,不仅治不了病,还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今天,就让我来和大家聊聊,如何在畜牧养殖中合理使用兽用抗菌药物。

畜牧养殖中,合理使用兽用抗菌药物

一、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就是在明确指征的情况下,选用适宜的药物,采用适宜的剂量和疗程,达到杀灭致病微生物和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还要采取相应措施,增强畜禽免疫力,防止发生各种不良反应。

二、明确用药指征

  1. 正确的诊断是合理应用抗菌药的前提   畜禽发生疾病时,应进行病原学检验、分离和鉴定病原菌,有条件的必须进行药敏实验,并保留细菌标本供进行血清杀菌活力实验。在药敏试验结果未知晓前或临床诊断相对明确的,可先进行试验性治疗。

  2. 选用药物应综合考虑   选用药物应结合药物的抗菌活性、药动学、药效学、不良反应、药源、价值与效益等加以综合考虑。无条件进行药敏试验的应选用本场或本地区不常用的药物,这样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经验。

  3. 合理的剂量和疗程   抗微生物药物的药效有赖于药品在畜禽体内的有效血药浓度。用药前要根据药物在畜禽体内的半衰期确定用药剂量和疗程。给药剂量应恰到好处,剂量过小起不到治疗作用,易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剂量过大,不仅造成浪费,还可能引起严重的毒副反应。

  4. 注意用药疗程   病原体在畜禽体内的生长繁殖有一个过程,药物起效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段起效时间即为疗程。疗程过短,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只能被暂时抑制,一旦停药,受抑的病原体又会重新生长繁殖,其后果是疾病复发或转为慢性。

畜牧养殖中,合理使用兽用抗菌药物

  5. 正确确定给药途径   常用给药方法:拌料、饮水、注射及气雾给药等。给药途径应根据药物的特性、剂型、患畜畜种、病情及病畜禽的食欲和饮水状况而定。

三、联合用药,避免配伍禁忌

  1. 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是指同时或短期内先后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其目的在于增强药物疗效,减少、消除不良反应或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或分别治疗不同的症状与并发症。

  2. 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是指用两种以上药物治疗患病畜禽时可能存在的药理作用相反的拮抗作用,或一种药物减低另一种药物药效,或一种药物增加另外一种药物毒性,或两种药物同时应用时发生化学变化,成为第三种物质的现象。

畜牧养殖中,合理使用兽用抗菌药物

四、杜绝滥用药物,严防耐药性产生

  耐药性是微生物对抗微生物药物的相对抗性。细菌产生耐药的最大危害是使人类致病,同时延误治疗或造成治疗失败。

五、提倡使用中草药和动物专用抗菌药

  中草药是天然药物,毒副作用相对较少。有农业部批准文号的中草药制剂可供选用。动物专用药,如杆菌肽锌、盐霉素、黄霉素等是畜禽专用药物,畜禽使用这些药物不会或不易对人体构成影响。

六、遵守休药期,防止药物残留

  动物食品残留的抗菌药被人食入后,可产生直接毒性,会对人体肠道菌群产生影响。为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促进外贸出口,应严格控制兽药在畜禽体内的残留。对可吸收的抗菌药物应规定停药期。养殖场应遵守宰前停药的规定,停药期内,患病急宰的动物不得食用。

   合理使用兽用抗菌药物,不仅能有效防治畜禽疾病,还能减少药物残留,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1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