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防治,为何疫苗注射后仍爆发
作者:渔耕雅士•更新时间:20小时前•阅读1
猪群注射了口蹄疫疫苗,猪还是发生了口蹄疫。这个现象让人不禁要问,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疫苗是否在保质期内、运输途中或注射前是否按规定冷藏、操作是否规范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环节。
疫苗的多面性
口蹄疫病毒有多种血清型,而各种血清型之间又缺乏交叉保护力。这意味着,免疫了一种毒株的疫苗只能保护这种病毒的感染,对其他病毒没有保护力。目前,多数猪场并没有将口蹄疫疫苗列为常规免疫程序,只是在流行季节之前进行一次免疫,这就对免疫时间的把握有很高的要求。
疫苗保护率与病毒传播
疫苗保护率低,抵抗不住自然强毒的感染。口蹄疫疫苗的保护率一般为60%—80%,然而一头口蹄疫病猪排出的毒量却远远超过了疫苗的保护量。此外,免疫注射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包括注射剂量、针头的长短粗细、进针角度等,也会影响疫苗的效果。
疫苗注射后仍发病的原因
一是疫苗质量问题。疫苗本身的品质不佳,或者在保存过程中未能按照要求进行,都可能导致免疫失败。二是疫苗注射不当。注射疫苗的血清型与猪群感染的血清型不同,或者疫苗之间相互干扰、发病期间注射疫苗、饲料营养供给不足、剧烈应激反应、猪群免疫器官发育不完善等,都可能导致免疫失败。
养殖误区与治疗建议
现在养猪人员在处理口蹄疫问题上有很多误区,导致越治疗死亡率越高。
误区 | 原因 | 治疗建议 |
---|---|---|
打针治疗 | 加重应激,加快传播速度 | 清理消毒患处,使用干粉等外敷患处 |
乱消毒 | 破坏呼吸道黏膜防御屏障 | 保持猪舍通风、干燥,采用空气净化剂对猪舍实施净化 |
乱打疫苗 | 加速猪的死亡 | 采用免疫支持疗法,重点保护支持提高猪的免疫系统作用的发挥 |
猪口蹄疫防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防治方法,才能有效地降低猪口蹄疫的发生率,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