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汉春:蓝耳疫苗非越多越好
时下正是蓝耳疫苗的免疫期,养殖户们都在为猪群的防疫忙碌着。那么,是选择适合流行趋势的变异株疫苗还是经典株疫苗呢?鉴于蓝耳病毒的高变异性,疫苗研发的速度似乎永远赶不上变异的脚步。不管选择哪种型号的变异株疫苗,很可能都与本场的流行性毒株不一致。同时,蓝耳疫苗的交叉保护性也让人犹豫不决。
优质蓝耳疫苗发展方向
陈老师认为,蓝耳病防控一直存在争议,蓝耳病防控应具体结合生产实际,一场一议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那么,优质蓝耳疫苗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陈老师指出,应克服PRRS病毒的免疫抑制作用,快速调动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减少蓝耳疫苗排毒。
杨汉春的观点
杨汉春教授认为,疫苗毒株的更新是跟不上蓝耳病毒的变异的,我们不用追逐蓝耳病毒的变异。目前蓝耳病毒的变异速度在不断加快,变异毒株也越来越多...
蓝耳病的防控与疫苗使用
20121022114杨汉春教授讲授蓝耳病的防控与疫苗使用是在优酷播出的教育高清视频,于2012-10-22 23:38:16上线。视频内容简介:20121022114杨汉春...
走出过分依赖疫苗的误区
对于蓝耳病的防控,杨汉春认为,猪场应树立综合防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理念,走出过分依赖疫苗的误区,将生物安全控制措施放在首位,积极探索闭群饲养、毒株驯化、多点饲养等方式,建立适合自身猪场的综合防控体系。
疫苗毒株越多反而会加剧病毒的重组
专家认为这对蓝耳病的防控并无好处,疫苗毒株越多反而会加剧病毒的重组。据杨汉春介绍,蓝耳病防控不能过分依赖疫苗。2015年 9月 18-21日在厦门举办的 2015中国猪业科技大会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汉春呼吁猪场少用蓝耳疫苗,减少病毒变异重组的压力。
蓝耳疫苗并非抗原含量越高保护率越好
对蓝耳疫苗而言,并非抗原含量越高保护率就越好。据任裕其介绍,蓝耳疫苗最主要的是稳定。
蓝耳疫苗的使用建议
杨汉春教授在山东省规模猪场生产技术会议上建议大家:蓝耳苗不是用的越多越好,而应该是,能不用就不用。
猪场类型 | 疫苗使用建议 |
---|---|
阴性猪场 | 不用疫苗 |
稳定猪场 | 病毒不活动就不用疫苗 |
不稳定猪场 | 可免疫1-2次。母猪在每次配种前,都进行一次免疫;对生长猪群,根据其发病阶段和感染情况,提前3-4周进行免疫,可免1-2次,两次免疫间隔1个月。 |
控制发病猪群的继发性细菌感染疾病,强化猪场的消毒卫生
同时,控制发病猪群的继发性细菌感染疾病,强化猪场的消毒卫生,降低病毒在猪场内的传播。同样,引进的阴性母猪或后备母猪应在配种前与经产母猪混群饲养,猪群稳定后就停止活疫苗的使用。
案例分析
广东有个养猪户说自家的猪65天了,接种完蓝耳疫苗后陆续出现一些猪突然不吃不喝,体温39.5度,后脚无力,快则1-2小时,慢的1-2天就死亡,解剖肝肿大,肠与肠之间有果冻样东西,死时排黑色便便。这样的情况都是在接种过蓝耳苗后出现的,接种蓝耳苗前还好好的。
看到这样的消息,相信心情都有点沉重。都是蓝耳苗惹的祸。技术支持给的建议就是这些猪最好别用药,更不能再做苗。越用药越糟糕,抵抗力更差。不用药可能有一部分还能缓过来。饮水里加多维生素,黄芪多糖类的就可以,别的抗生素最好不要用了。
现在很多猪场,普遍存在着蓝耳病活苗滥用、过度使用的情况,不仅起不到控制减少蓝耳病的作用,还容易引起猪场蓝耳病集中爆发。为此,杨汉春教授在山东省规模猪场生产技术会议上建议大家:蓝耳苗不是用的越多越好,而应该是,能不用就不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