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识别风险母猪,个体治疗能显著降低死亡率吗
在养殖业的黄金时代,如何提高母猪的生产能力,降低死亡率成为了每一个养殖户心中的痛点。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早期识别风险母猪,是降低死亡率的“金钥匙”吗?
硕腾美国猪兽医经理Micah Jansen告诉我们:“通过培训工作人员,我们可以帮助他们降低母猪死亡率,改善母猪生产能力,稳定母猪猪场的运营。”
特别是在胚胎向子宫内膜附植之前或附植过程中即妊娠识别的最关键时期。母猪第一个胚胎死亡高峰是合子附植初期9~16天,胚胎易受各种因素影响,死亡率较高。
母猪的健康,从“肠道”开始
①病毒性腹泻症状:为喷射状腹泻,传染快,大猪死亡率低,小猪死亡多,体温多正常,多与母猪毒素超标及母猪亚健康有关。
②针对细菌性腹泻:用“副铁组合”预防;个体治疗用赛福倍能+穿心莲注射液。
繁殖母猪多以便秘为主,其主要原因有病毒、毒素、饲料、限位栏。
江苏省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研究成果
研究内容 | 结果 |
---|---|
利用 MPU6050 传感器采集母猪哺乳期内10d的三轴加速度数据 | 快速定位高危动作区间,有效降低了母部的转动范围 |
监测运动量的变化 | 发情期母猪的活动量显著增加,其中睡卧减少,站立和走动次数明显增多 |
Toplis证实,对于初产母猪在妊娠早期增加来食量可降低胚胎存活率。舍内有害气体可以使妊娠前两周的母猪的胚胎死亡率显著升高...
个体治疗,能否降低母猪死亡率?
如果希望降低母猪死亡率,我们不是简单地考虑分娩母猪,而是分娩过程——猪场母猪死亡的主要诱因。引进、驯化、隔离和初次配种比保持场内母猪更贵、具有更大的风险。
应用RFID射频技术,可实现对猪群中单个个体的识别。监测运动量的变化,发情期母猪的活动量显著增加,其中睡卧减少,站立和走动次数明显增多...
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研究成果
自2004年以来,美国母猪死亡率持续上升,现在的母猪平均死亡率在12%左右。那么,风险母猪的早期识别以及积极的个体治疗是否真的会降低母猪死亡率呢?其经济价值又如何呢?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对此进行了研究。
该研究团队在爱荷华州中部的一个存栏4000头能繁母猪的农场进行了研究。研究开始时,母猪平均死亡率为17%。对母猪死亡原因分析发现,30%由于盆腔器官脱垂,34%是由于肢蹄相关问题,其他的是突然死亡。
研究团队对农场员工进行了培训。除了识别和治疗之外,该研究团队还对这些日常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和劳动力成本进行了评估,并且观察了这个操作是否可以很容易被农场员工所执行。
经过为时两周的评估后,拒食是研究团队观察到的主要临床症状。百分之三十有两种症状,即拒食和跛行,后备母猪存在风险比例最高。
在对培训前23周的数据和培训后23周的数据比较后发现,农场的母猪年死亡率从16.75%下降到12.5%,减少了4.2%。农场员工证明了培训是有成效的,因为他们确实使死亡率下降了。
母猪死亡率下降4.25%的经济价值如何呢?相当于每头母猪大约50美元,如果用断奶仔猪折算的话,相当于每头断奶仔猪的成本节省了大约2美元。
自该研究以来,该生产系统已开始向系统中的其他40个农场推广这种两人小组模式。整个生产系统的母猪死亡率约19-20%,通过对风险母猪进行早期识别和治疗,母猪死亡率已经大大降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