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疫苗研发进展如何?能否有效预防猪瘟传播
在养猪业中,猪瘟犹如一颗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养殖户的利益。近年来,关于猪瘟疫苗的研发进展一直备受关注。那么,猪瘟疫苗的研发情况如何?它能否有效预防猪瘟的传播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候选疫苗进展
2019年,哈兽研研发的候选疫苗株在实验室阶段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但目前尚未进入商业化生产。与此同时,钟南山院士领导的团队也在着力研发新型疫苗,未来有望彻底终结结核传播链。过去三年,非洲猪瘟仍是全球及我国生猪产业的主要威胁。
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挑战
非洲猪瘟疫病只有严防死守,疫苗不容易研发出来。全世界都还没有非洲猪瘟疫苗,我们迫切希望尽快研制成功。应该尽快研究出疫苗,才能把非洲猪瘟疫情控制住。非洲猪瘟防疫问题是关键,具体有哪些措施?如何预防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初春季,如何防控仔猪腹泻?猪产床对农村散养户来说适用吗?请问猪异食癖症状有哪些?仔猪长途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防控措施与疫苗研发并重
由于疫苗研发困难,基于国际非洲猪瘟防控经验,当前首要任务依然是完善非洲猪瘟综合防控措施,同时强化新型免疫技术攻关。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控制疫病传播,降低疫情风险。
论坛探讨非洲猪瘟防控
本次论坛以“生物安全、创新提升、强化措施、保障供给”为主题,探讨了非洲猪瘟常态下生猪生物安全如何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苗和诊断试剂研究有何进展、如何加快生猪企业转型升级等多方面话题。
哈兽研的突破性进展
虽然非洲猪瘟疫情的数量比去年同期明显减少,但疫情发生的隐患、风险仍非常高,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令人振奋的是,哈兽研步志高研究员及其团队经过多年探索,研制出国际上没人尝试过的“双基因缺失技术方案”,目前已完成有效性、安全性的实验室研究,并突破了一直制约疫苗规模化生产的最大瓶颈——以HLJ/18株野毒为基础,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成功研发双基因缺失的疫苗种毒候选毒株。
猪瘟的症状与预防
猪瘟,也称为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死亡率很高。它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猪瘟表现为高烧、体温达到40℃以上,猪群扎堆,精神和食欲不好,腹泻和便秘现象,耳尖、四肢以及尾巴发红发紫。慢性猪瘟则体温忽高忽低,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贫血、逐渐消瘦,生长缓慢,有的猪身上有紫斑或者坏死斑。
预防猪瘟,常用的疫苗是传代细胞苗,它便宜而稳定,抗原含量高。母猪每年普免三次,四个月做一次,也可以跟胎免疫,产后21-25天做一次;小猪断奶后35日龄做第一次,65日龄再做第二次。
尽管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我国科研团队在疫苗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有效控制猪瘟疫情,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年份 | 疫苗研发进展 | 主要成果 |
---|---|---|
2019年 | 哈兽研研发候选疫苗株 | 实验室阶段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 |
2022-2025年 | 哈兽研突破性进展 | 成功研发双基因缺失的疫苗种毒候选毒株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