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猪场管理,母猪及仔猪管理要点有哪些
一、母猪饲养管理要点
在猪场的大家庭中,母猪可是家里的顶梁柱。要想让这个“大家长”发挥出最大作用,就得好好照顾她。
1.1 母猪饲喂
妊娠后期,得给母猪充足的营养,补充维生素C和钙、磷等,最好在日粮中加1%~2%的骨粉或磷酸氢钙。产前1周转至产栏,产前3天逐渐减料,生产前一天不喂料或只喂少量麸皮和盐水。
1.2 母猪无乳综合征的防制
加强育种工作,淘汰乳房发育不良及应激反应较大的母猪。饲料控制也很关键,妊娠后期在饲料中添加0.2%的生物活性肽,产房阶段使用高质量、适口性好的哺乳母猪料。
二、仔猪饲养管理要点
仔猪就像小宝宝,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呵护。
2.1 接产、称重、剪牙和断尾
母猪产仔时,必须有专人照看接产。仔猪出生后,要擦净身上黏液,给仔猪断脐,涂抹接生粉,放入保温箱,待全身干燥后及时让仔猪吃上初乳。
2.2 寄养与人工辅助吃奶
2日龄以内对部分需要调窝的仔猪进行寄养,寄养原则是寄大不寄小。对自己无法吃乳的仔猪进行人工辅助,同窝仔猪按照大小帮助仔猪固定乳头。
2.3 补铁及三针保健
补铁能预防仔猪贫血的发生,并能有效减少仔猪腹泻的几率。仔猪出生后体内的铁可以基本满足6日龄内的生长需要,6日龄之后即使母猪饲喂富含铁的饲料,也不能完全满足仔猪对铁的需求。
2.4 补料
为保证仔猪断奶后能大量采食,应在7日龄时即开始给仔猪开食补料。 使用粉状的教槽料,将教槽料用凉白开水拌成糊状,涂抹于母猪乳头上或仔猪口中。
2.5 去势
公猪若不需要留作种用就必须要去势,若不去势,其肉具有特殊膻气而不能直接食用,且去势后公猪的生长速度比未去势公猪高。
2.6 断奶
一般采取以下2种断奶方法:一是分批断奶,先把比较强壮的仔猪隔出去,较弱猪留下,继续饲养至预定断奶日断奶;二是一次性全部断奶。
2.7 转群
转群前后注意抗应激,转群当天及第二天减料以减少应激;饮水中除可添加电解多维外,还可添加抗菌肽以减少因转群应激而导致的病原微生物感染。
三、仔猪腹泻的成因及防制
仔猪的消化器官机能不发达,胃内缺乏盐酸,酶活性弱,体温调节中枢机能不健全。饲养管理稍有不当就容易引起仔猪腹泻。
3.1 非传染性腹泻成因
仔猪发生非传染性腹泻的主要原因是仔猪的胃酸分泌很少,哺乳期间胃的酸性环境主要靠乳糖发酵产生乳酸,消化酶的活性较低。
3.2 传染性腹泻病因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疱疹病毒、猪瘟病毒、猪腺病毒等的感染都可引起仔猪腹泻,近两年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最为常见。
3.3 仔猪腹泻防制
仔猪发生腹泻 要查明原因,针对具体原因采取措施。应用酶制剂可以弥补仔猪体内各种消化酶的缺乏,保证仔猪正常的消化功能。
四、做好母猪与仔猪的基础防疫工作
猪场应该制定符合本场猪群情况的免疫及驱虫程序,母猪产前、产后和产房仔猪均应在规定时间免疫及驱虫,增强仔猪对重大疫病的抵抗能力。
五、做好产房的细节性工作
清洗产床是阻断病原微生物从母猪传播给仔猪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一个猪场的产房保育猪副猪嗜血杆菌病和链球菌病的发病率较高,那么该猪场的产房尤其是产栏卫生必定不达标。
环节 | 操作要点 |
---|---|
产床的清洁与消毒 | 清洗产床,每天2~3次对产栏的集中擦洗,注意擦洗后还要将产栏擦干。 |
产后一周内避免惊扰母猪 | 产后一周内容易出现压死仔猪的现象,因此饲养员做完饲喂、卫生清洁等工作要暂时离开产房时,一定要在绝大多数母猪喝水或者排泄后卧定安静下来之后,关门时动作要轻,避免惊扰母猪。 |
日常观察 | 每天2次逐窝逐头观察猪只,一旦发现问题先对仔猪做好标记和初步判断,需要时应报告兽医进行处理。 |
仔猪治疗注意事项 | 产房仔猪身体机能不健全,对药物敏感程度高,因此推荐对仔猪实施轻治疗方案,要点为:早发现,早治疗;不过度用药及滥用药,以防断奶后仔猪 生病难以治疗;仔猪生病,母猪与同窝仔猪要同时用药。 |
踏实做好每一项基础性工作 | 产房工作比较繁琐,但是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做好,打扫卫生、擦洗母猪、接产、防疫、治疗等,每一个细节都是一个病因突破口,只有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位,才能真正提高产房成绩,进而提高猪场经济效益。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