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疾病认知:病原体如何入侵
在养殖界,猪场疾病就像是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时刻威胁着养殖户的利益。而病原体的入侵,就像是这把利剑的锋刃,让人防不胜防。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看看病原体是如何悄无声息地入侵猪场的。
种猪引进:病原体的“潜行者”
在防疫制度建设中,强化种猪引进至关重要。在种猪、仔猪引进前,需要进行隔离养殖,确保猪不携带病原体后再进入养殖场。这就像是在战场上, 要筛选掉那些隐藏在队伍中的“间谍”。
病毒性疾病:养猪业的“噩梦”
疾病,尤其是病毒性疾病,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防控病毒性疾病,是规模猪场必须时刻面对的一道坎。当前,“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高致病性流行性腹泻”仍在流行,如何保持猪群的稳定,提升猪场的抗风险能力,成为养殖户们关注的焦点。
仔猪病毒性腹泻:卷土重来
仔猪病毒性腹泻已卷土重来,必须加强饲养管理及综合防控措施。自2010年全国各地暴发的仔猪病毒性腹泻,造成重大损失,病因众说纷纭。为了帮助广大养猪人正确认识、积极应对、科学防控猪场的主要疾病,专家组提出了以下建议:
疾病名称 | 防控措施 |
---|---|
仔猪病毒性腹泻 | 加强饲养管理,实施综合防控措施 |
高致病性蓝耳病 | 加强生物安全,控制病毒传播 |
猪瘟 | 提高猪群免疫力,加强疫苗接种 |
高致病性流行性腹泻 |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抗病能力 |
猪场疾病防控:三方面入手
对于猪场疾病,我们可以从认知、管理、管控三个方面入手。传染性疾病会降低猪的生产性能,疾病对繁殖畜群的有害影响包括母猪和仔猪的死亡率、降低繁殖力和窝产仔猪数、降低仔猪断奶体重等。
疾病预防:生物安全是关键
生物安全即为了防止病原体进入养殖场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例如:尽可能将猪场远离传染源及动物密集区;采用防鸟设备;管理好猪场大门,防止来访者随意进入;控制啮齿动物和苍蝇;尽量减少猪场工作人员同外来人员的接触;保证猪场工作人员不同外界猪群接触;生产工作人员开始工作前的隔离淋浴制度;粪便及尿液、污水的安全处理、净化、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新引进的畜群进行隔离和检疫,一段时间以后再与原有猪群合并。
疾病控制:诊断是基础
采用诊断学方法 进行病因学鉴定,而后了解疾病发生过程对于很好地控制疾病是非常重要的。最标准的诊断方法包括对死猪的病理学研究,并结合猪只的血清学指标检测详细地了解疾病发生的过程。
疾病治疗:对症下药
在治疗大量爆发的细菌性流行病时,可以采用以下三个水平的治疗措施:对单个动物治疗;在水中投药治疗;在饲料中投药治疗。因此,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具体措施,对单个动物进行治疗并结合饲料给药进行群体治疗,往往最经济有效。
疾病监控:防患于未然
一旦确定了某一特定畜群的健康状况,那么实施畜群健康状况监测计划的下一步就是对其健康状况进行正常评估。对健康状况的系统性监控将有助于检测新的疾病和认识以前并不了解的情况。
结论:养猪业的“守护神”
在养猪生产中,我们仍有许多健康管理的知识需要去掌握。作为动物的基础健康,来自于动物的营养和环境的深入管理,对于疾病的排除、控制,对于猪场的漏洞的补充,养猪生产者必须知道如何才能控制或根除那些严重影响动物生产和胴体品质的疾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