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蓝耳病防毒免疫,猪蓝耳病防控策略有何新突破

蓝耳病防毒免疫,猪蓝耳病防控策略有何新突破

5月底,一场由勃林格殷格翰主办的“送科技下乡,支援老区畜牧养殖业发展”公益活动在平江召开。中国农业大学杨汉春教授在会上分享了他对我国猪蓝耳病防控面临的挑战和策略。现场,养殖户朋友们纷纷提出疑问,疫苗免疫后的猪为何还会发病?这背后隐藏的真相引人深思。

蓝耳病免疫困惑与病毒免疫应答

王秋艳教授指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它不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也是我国一类传染病。在防控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个现象:免疫后的猪仍然会发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免疫困惑与病毒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

研究发现,无论是野毒感染还是疫苗免疫引发的免疫应答,在猪蓝耳病的研究过程中都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即保护性免疫应答延迟。这或许正是疫苗免疫后猪仍然发病的原因之一。

免疫接种:猪蓝耳病防控的重要手段

针对猪蓝耳病的防控,免疫接种是目前最有效、最主要的手段和措施。那么,如何进行免疫接种,才能更好地保护猪群免受蓝耳病的侵袭呢?

免疫接种的重要性

猪感染蓝耳病毒后,死亡率极高。因此,根据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我们提出了免疫接种、保护猪群、疫情处置、不留隐患、监控疫情、防止传染、扑杀死病猪、彻底消毒等一系列防控措施。

蓝耳病防毒免疫,猪蓝耳病防控策略有何新突破

防控措施 具体内容
免疫接种 使用合格的猪蓝耳病疫苗,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
保护猪群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整体抵抗力。
疫情处置 一旦发现疫情,要及时隔离、治疗、消毒,防止疫情扩散。
监控疫情 定期对猪群进行疫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
防止传染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病原体传入和传播。
扑杀死病猪 对于无法治愈的病猪,要采取扑杀措施,防止病原体扩散。
彻底消毒 对疫点进行彻底消毒,消除病原体。

蓝耳病防控措施:保育阶段损失控制

在猪蓝耳病的防控过程中,保育阶段是关键时期。据统计,保育阶段猪的损失率可达20-30%。为了控制蓝耳病在保育阶段的损失,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 使用合格的、优质的弱毒苗进行免疫。
  • 采取基本的猪场生物安全措施。
  • 进行必要的、适时的药物保健。

蓝耳病免疫方案:实践与经验

在德国,经过多年的育种和育肥实践,我们得出了一条宝贵的经验:有效接种蓝耳病、圆环2型、支原体疫苗的仔猪会健康得多,育种和育肥效果也会大幅提高。

借助母猪免疫

每4个月对存栏母猪和公猪整群免疫。优势是操作简单,无遗漏风险;劣势是无法根据病毒类型和繁殖管理进行相应免疫。

育种和育肥仔猪免疫

从出生后的第14天开始免疫,或在第4周与猪肺炎支原体免疫结合落实。优势是可以根据需要给育肥猪免疫;劣势是不能与圆环2型结合免疫。

新入群后备母猪蓝耳病免疫

转群后适应7天,首次配种前4-6周进行第1次免疫,首配2周后进行第2次免疫。优势是通过母猪一致的初始免疫能力和灵活的免疫方案使后备母猪达到统一的生产体况;劣势是不出现免疫表征,因而需要进行2次免疫。

定向繁殖母猪免疫

分娩后第5或6天进行第1次蓝耳病免疫,配种后在第50或60天进行第2次免疫。优势是可根据病毒和全群特点进行免疫,在妊娠末期能够很好地保护母猪;劣势是落实这种免疫方案会造成些许复杂性,需要额外细致记录。

繁殖母猪仔猪免疫

产后14天母猪和仔猪同时免疫。优势是只需要在产房处理一次,不会导致母乳匮乏;劣势是免疫间隔时间可能会很长,如果哺乳期时长有变或母猪返情,则在妊娠期结束时对母猪不能起到足够的保护作用。

猪蓝耳病的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实践和。通过免疫接种这一重要手段,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猪蓝耳病的发病率,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08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