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在猪病防控上最易犯的误诊错
引用自张渊魁先生《当前猪病防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猪病的防控成了养殖业的重要课题。猪群疫病复杂,防控效果不理想,兽医在猪病防治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一些常见的误诊误区却让兽医在防控猪病时走了弯路。
一、忽视猪群普遍存在亚健康的事实
饲养问题 | 表现 |
---|---|
饲养规模、密度不断提高 | 应激不断加强 |
霉菌毒素污染普遍 | 吸附剂?脱霉剂? |
PRRS, PCV-2, M.Hyo 普遍感染 | 猪群生产成绩不理想 |
抗生素长期大量使用 | 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 |
二、病原分析时,注重基因型变化忽视血清学反应
抗原抗体反应、病毒中和反应的问题是血清学反应的问题而非基因型变异问题。基因型是不稳定的,血清型是相对稳定的,当导致血清型变异的基因发生变化时应关注基因型变异。
三、疫苗选择时,对疫苗的安全性重视不够
有了“好工具”,PRRS防控比想象的更简单。净化不符合国情;选用安全、高效活疫苗,防控PRRS比想象的更简单,如用电锯砍大树。
四、错把疫苗病毒滴度当疫苗抗原含量
疫苗病毒表面的抗原才是真正的疫苗抗原:表面抗原完整时抗原性最好——能够刺激产生更好免疫应答反应;疫苗病毒在适宜条件下抗原完整性才能得到有效保护,在不适宜的条件下表面抗原组分会丢失甚至失去抗原性——在不同条件培养的疫苗病毒,尽管病毒数量相同但其抗原含量相差甚大。
五、比关注猪群表现更关注猪群抗体水平
抗体检测的目的:确定疫苗免疫时间;免疫效果监测,能否通过抗体检测确定免疫时间,同一母猪所产同窝仔猪母乳抗体不一;任何时间都有猪瘟抗体水平较高的经产母猪,此时免疫猪瘟疫苗一样有效,最佳免疫时间决定因素最重要还需考虑:疫病感染压力、免疫系统发育程度。
六、疫病防控理念不能与时俱进
自然是无限的,是不断变化的。有限的技术、手段——导致认知是有限的。圆环病毒疫苗、亚单位疫苗不再好于全病毒疫苗,仔猪腹泻不全是PED的罪过PED发生不再是冬、春的专利,返饲已成为历史。腹泻预防:要做到“一年四季、公母老幼、多次普防”。
随着饲养规模、密度不断提高,应激不断加强、霉菌毒素污染普遍、抗生素长期大量使用等,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养猪,我们有时候需要换位思考,我们需要站在猪的立场上为猪去考虑问题,只有我们不断地了解猪,才能更好地养好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