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产后护理得当,如何降低小猪被压风险
在养猪这个行业里,母猪产后护理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呵护之旅。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降低小猪被压风险,让这场呵护之旅更加顺畅。
母猪产后护理的重要性
想象一下,一只刚出生的小猪,它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而它的妈妈——母猪,则是它最温暖的避风港。但是,如果母猪产后护理不当,小猪被压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所以,做好产后护理,就是为小猪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 具体方法 |
---|---|
饲养管理 | 改善饲养管理条件,给予全价营养且易消化富含多维素的多汁饲料。 |
产后按摩 | 产后经常按摩乳房,常消毒。 |
饲料调整 | 母猪机体过瘦者,注意在饲料中多添加些虾类、海带、油脂等;机体过肥者,乳汁粘稠的注意在饲料中多添加一些麸皮、小麦面、胡萝卜等。 |
圈舍环境 | 圈舍保持清洁干燥,冬季多铺一些垫草。 |
仔猪护理 | 仔猪须尽早剪牙,降低疾病多发风险。 |
药物保健 | 产前3-5天注射长效治菌磺,产后及时注射鱼腥草+30%林可... |
降低小猪被压风险的九大关键举措
一、做好仔猪保温工作
重点观察仔猪是否出现打堆;是否在保温板上睡觉;是否紧贴母猪睡觉,调整保温灯高度和挡位,尽量让仔猪睡在保温板上或保温箱内。
二、防止母猪起卧打滑
重点观察母猪是否有肢蹄病,如果有及时涂抹凡士林或红霉素软膏,肌注安痛定;观察产床是否湿滑,尤其是靠近鸭嘴式饮水器附近,一旦出现打滑,放置防滑垫或撒蒙脱石粉;观察母猪指甲是否有异常,对于指甲过长的母猪需要接产之前进行修剪。
三、及时调整产床宽度
在分娩结束后,根据母猪体型大小调整产床宽度,避免因产床宽度过宽、母猪下躺过快而导致小猪压死,一般母猪建议分娩结束后将其调到第二扣的位置。
四、定时赶母猪喝水
批次化生产的猪场建议在母猪集中分娩结束后的第2天和第3天赶母猪喝水,但不要过于频繁,以免影响母猪哺乳。
五、保持产房安静
禁止在猪舍内大声喧哗、关门碰撞异响,抓仔猪时限提后腿,饲养员以外人员巡栏时限走后躯走道。
六、检查脐带长度
观察是否有脐带过长的仔猪,针对脐带长的仔猪需要及时进行二次断脐。
七、避免频繁寄养调栏
寄养调栏建议在仔猪出生后6-72h内进行,调栏一般采取“调强留弱”的原则,兼顾母猪奶水状况和有效乳头数量。
八、关注奶水不足的母猪
重点观察母猪乳腺是否苍白、干瘪、咬伤以及睡觉趴卧的情况;观察仔猪是否出现叼奶的情况。
九、强化母猪站立监控
关注站立的母猪,尤其磨牙、阉猪、喂料时,做好防压监控,当所有母猪躺下后才能离开,一旦仔猪出现持续的声嘶力竭的尖叫声,及时救治。
小结
小猪压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要关注产房环境,也要关注母猪状态,更要强化管理,根据猪场实际灵活运用,有效降低压死仔猪数量。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进行母猪产后护理,为小猪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