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断尾与损伤、溃疡之间有何关联
在我们养殖猪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让人头疼的问题,比如猪的断尾、损伤和溃疡。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其实对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猪的断尾与损伤、溃疡之间有何关联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断尾与损伤
我们得说说断尾。在一些养殖场,为了防止猪咬尾,会选择在仔猪出生后1-2天进行断尾。然而,剪掉尾巴以后问题丝毫没有解决,尾部形成溃疡者居多。其实,猪尾巴最常用的功能是传递感情:在生活开心时尾巴是左摇右晃、悠然自得;吃得开心时,尾巴摇得又快又猛,几乎成360度圆周运动;在害怕、有伤痛、寒冷时会把尾巴夹在后腿之间,时有颤抖表现;而在极度兴奋时,如打斗、争斗等,尾巴也会成为展示力量的工具。
损伤与溃疡
对仔猪断尾是控制咬尾症的一种有效措施。然而,在咬尾猪群中,胃损伤的比例高于普通猪群。这表明,损伤和溃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原因分析
1. 应激: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猪互相啃咬尾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处在生产状态下的猪群更易发生。这种应激状态会导致猪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包括损伤和溃疡。
2. 管理因素:饲养密度过大、猪只之间相互接触发生冲突,为争夺采食和饮水的位置而互相咬斗;一栏猪体重悬殊太大,体重小及体弱的猪常常是被咬的对象,一旦被咬伤就会引起所有猪都去咬。
3. 营养因素:饲料营养水平低于饲养标准,满足不了猪生长发育营养需要,可造成猪咬尾;日粮中的各种营养成分不平衡,如一些矿物质、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不足及比例不协调,均可出现咬尾症。
应对措施
1. 改善饲养环境: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保持猪舍清洁、干燥,提供充足的采食和饮水位置。
2. 加强营养管理:确保饲料营养均衡,满足猪的生长发育需求。
3. 增强猪的免疫力: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预防疾病的发生。
4. 及时治疗损伤和溃疡:发现损伤和溃疡后,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结论
猪的断尾与损伤、溃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提高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养殖户需要关注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养殖事业更加顺利地发展。
损伤类型 | 损伤部位 | 损伤原因 |
---|---|---|
尾部损伤 | 猪尾部 | 咬尾、应激、饲养环境不良 |
胃损伤 | 胃部 | 咬尾、应激、饲料营养不平衡 |
溃疡 | 皮肤、胃部 | 损伤、应激、免疫力下降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