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因用药导致连锁用药?猪场常见用药误区有哪些

在养殖过程中,兽药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如果对兽药缺乏足够的认识,就会错误用药或滥用药物,因“治”病而“致”病,因“用”药导致“连锁”用药,甚至导致许多重大医疗事故。下面,我们就来聊聊猪场常见的用药误区。

因用药导致连锁用药?猪场常见用药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用药量不足或加大用量

有些养殖户担心停药后猪会得病,因此不敢停药,或者盲目加大用药量。实际上,畜禽发病后,一般情况下采食量、饮水量会下降,如果按下降后的采食量计算药量,结果往往是人为造成用药量不足,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容易产生耐药性。

误区二:对抗生素过分依赖

很多养殖户误以为抗生素“包治百病”,还能作为预防用药。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使用抗生素和激素,以达到增强畜禽抗病能力,提高增重速率的目的。殊不知,是药三分毒,用多了也会起反作用。

误区三:随意加大用药剂量

有些养殖户为了追求快速见效,不遵守厂家产品的说明书,加倍用药。盲目搭配用药,不清楚药理药效,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容易产生交叉感染,疗效不确切。

误区四:兽药使用方法不当

常见的误区是不注意给药时间,无论什么药物总是使用固定的给药模式或用药习惯,如不注意给药次数,不管什么药物,通通一天给药2次;不重视给药方法,无论什么药物、不管什么疾病,一律饮水或拌料给药、自由饮水或采食。

误区五:疗程不足或频繁换药

不管什么药物,不论什么疾病,见其说明书上的用量大部分是按每袋拌多少千克料或兑多少升水。有些养殖户忽视了当猪群发病后采食量、饮水量要下降,如果按下降后的采食量计算药量,会造成用药量不足,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容易产生耐药性。

误区六:不能整体辨病

畜禽发生疾病是有内因和外因的,只对致病因素进行治疗,忽视提高病畜的防御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在临床上应采用综合性治疗,既要消除致病因素,又要加强病畜护理,提高抵抗能力,才能收到良好的疗效。

误区七:根据经验用药

很多兽医工作者往往忽视不同情况下的用药差别,如疾病状态、种别、药物酸碱性影响、水质等。不经过调查分析、科学诊断,畜主就凭自己的经验或他人的间接经验治病买药。

误区八:不能提前预见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药物不仅有治疗作用,同时也有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很多人在用药时都考虑效果,很少考虑副作用。临床用药时,必须认识到疾病和治疗的复杂性,并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作好详细的用药计划。

误区九:一味选用低价兽药

只认价格不认质量,这是很多养殖户存在的通病,他们往往认为便宜就是实惠。由于现阶段我国对兽药生产和流通的管理法规还不完善,执法力量薄弱,对假冒伪劣兽药产品打击力度还不够。

误区十:片面认为人药比兽药疗效确切

这种观点有违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自2004年1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禁止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

误区十一:盲目使用新兽药,崇拜洋药

目前市场上每种药物都有商品名,标签上介绍的应用范围特别大、效果特别好,但有效成分往往标注不明,而推销者的游说有时也让人真伪难辩。

误区十二:平时不预防,有病乱用药

许多人预防用药意识差,防疫观念淡薄,抱侥幸心理,平时舍不得投喂药物进行预防,能省则省,一旦发生某种疾病则往往又慌了手脚。

误区十三:听信宣传,使用不正规药物

有些畜主或兽医人员经不住别人的忽悠,有的把养殖场当试验场,有的喜欢标新立异,有的愿为人先,有的可能是卖新药利高的利益驱动。

误区十四:不合理评价药效

药物、环境、机体是评价药物的效果因素,需权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机体本身是影响药物作用效果的主要因素,任何药物都有一个产生效应的时间。

误区十五:盲目滥用抗生素

不少企业为追求时髦、营造营销点,误认为抗生素越新越好、越贵越好、越高级越好。殊不知,各种抗生素都有各自的特点,优势也各不相同。

误区十六:药物调剂与用法不当引起失误

一些毒性药物如马杜霉素等是有一定毒副作用的药剂;亚硒酸钠、地克珠利等用量极微,每千克饲料中添加量分别仅为0.31毫克和0.1毫克。

误区十七:中兽医西化

目前很多中兽医开始西化,在中药的使用上不能根据中医理论指导实践。中医理论是中国的国粹,其中医理论独树一帜,有着五千年的历史。

以上就是我们为大家的猪场常见用药误区。希望养殖户们能够引以为戒,科学用药,保障猪群健康。

因用药导致连锁用药?猪场常见用药误区有哪些

误区名称 误区描述
用药量不足或加大用量 畜禽发病后,按下降后的采食量计算药量,结果往往是人为造成用药量不足,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容易产生耐药性。
对抗生素过分依赖 很多养殖户误以为抗生素“包治百病”,还能作为预防用药。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使用抗生素和激素,以达到增强畜禽抗病能力,提高增重速率的目的。
随意加大用药剂量 有些养殖户为了追求快速见效,不遵守厂家产品的说明书,加倍用药。盲目搭配用药,不清楚药理药效,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容易产生交叉感染,疗效不确切。
兽药使用方法不当 常见的误区是不注意给药时间,无论什么药物总是使用固定的给药模式或用药习惯,如不注意给药次数,不管什么药物,通通一天给药2次。
疗程不足或频繁换药 不管什么药物,不论什么疾病,见其说明书上的用量大部分是按每袋拌多少千克料或兑多少升水。有些养殖户忽视了当猪群发病后采食量、饮水量要下降。
不能整体辨病 畜禽发生疾病是有内因和外因的,只对致病因素进行治疗,忽视提高病畜的防御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在临床上应采用综合性治疗。
根据经验用药 很多兽医工作者往往忽视不同情况下的用药差别,如疾病状态、种别、药物酸碱性影响、水质等。不经过调查分析、科学诊断,畜主就凭自己的经验或他人的间接经验治病买药。
不能提前预见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药物不仅有治疗作用,同时也有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很多人在用药时都考虑效果,很少考虑副作用。临床用药时,必须认识到疾病和治疗的复杂性。
一味选用低价兽药 只认价格不认质量,这是很多养殖户存在的通病,他们往往认为便宜就是实惠。由于现阶段我国对兽药生产和流通的管理法规还不完善。
片面认为人药比兽药疗效确切 这种观点有违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自2004年1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禁止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
盲目使用新兽药,崇拜洋药 目前市场上每种药物都有商品名,标签上介绍的应用范围特别大、效果特别好,但有效成分往往标注不明,而推销者的游说有时也让人真伪难辩。
平时不预防,有病乱用药 许多人预防用药意识差,防疫观念淡薄,抱侥幸心理,平时舍不得投喂药物进行预防,能省则省,一旦发生某种疾病则往往又慌了手脚。
听信宣传,使用不正规药物 有些畜主或兽医人员经不住别人的忽悠,有的把养殖场当试验场,有的喜欢标新立异,有的愿为人先,有的可能是卖新药利高的利益驱动。
不合理评价药效 药物、环境、机体是评价药物的效果因素,需权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机体本身是影响药物作用效果的主要因素,任何药物都有一个产生效应的时间。
盲目滥用抗生素 不少企业为追求时髦、营造营销点,误认为抗生素越新越好、越贵越好、越高级越好。殊不知,各种抗生素都有各自的特点,优势也各不相同。
药物调剂与用法不当引起失误 一些毒性药物如马杜霉素等是有一定毒副作用的药剂;亚硒酸钠、地克珠利等用量极微,每千克饲料中添加量分别仅为0.31毫克和0.1毫克。
中兽医西化 目前很多中兽医开始西化,在中药的使用上不能根据中医理论指导实践。中医理论是中国的国粹,其中医理论独树一帜,有着五千年的历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05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