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成分不稳定,是什么因素在干扰猪群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
作者:畜养先锋•更新时间:2天前•阅读4
猪瘟,这个养猪业的老大难问题,让人头疼不已。疫苗免疫本是防范猪瘟的有效手段,但为什么有时候免疫效果却让人大失所望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揭开猪群猪瘟疫苗免疫效果不稳定之谜。
母源抗体的微妙作用
很多猪场都在困惑,为什么母源抗体对猪瘟疫苗免疫就有干扰作用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对一个25-30日龄首免、50日龄二免猪瘟疫苗的猪群进行血清抗体跟踪,实验分成两组,一组为首次免疫时母源抗体阻断值50,另一组,首次免疫时母源抗体阻断值>50。结果发现,有母源抗体组,虽然在免后30天左右开始检测到猪瘟的血清抗体,但抗体合格率上升较慢,抗体平均值也较低,离散度较高。所以说,母源抗体的存在对小猪猪瘟疫苗的免疫是存在一定干扰作用的。
免疫程序的科学与合理
猪群的免疫效果是疫苗与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结果的表现,影响疫苗和机体免疫系统的很多因素均可影响最终的免疫效果。
影响因素 | 描述 |
---|---|
遗传因素 | 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不同个体的猪只对同一种疫苗免疫应答反应的强弱也有一定的差异。 |
营养和环境因素 | 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的摄入不足,以及不良的环境因素,都可能影响猪只的免疫效果。 |
免疫抑制因素 | 如霉菌毒素、病毒、寄生虫等,都可能抑制猪只的免疫系统,影响免疫效果。 |
免疫程序的不当
免疫程序的关键是排除母源抗体干扰,确定合理的首免日龄。有的猪场忽视本场的实际情况以及猪只个体的差异,采用同一个免疫程序来进行免疫,结果免疫效果不好。多种疫苗混合接种免疫,疫苗间相互干扰,也会影响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
影响猪群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我们需要在养猪过程中,注重科学免疫,合理制定免疫程序,同时,关注猪只的营养和环境,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猪瘟的发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