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种猪时,过分追求品种纯正
本土猪种的份额不断缩小,一些珍贵的地方品种甚至濒临灭绝。据调查,中国原本拥有90种猪种,但目前已灭绝8种,9种濒临灭绝,24种处于濒危状态...
品种纯正,真的那么重要吗?
本土猪的脂肪含量比较高,一般为60%,而进口品种猪的脂肪含量在40%,瘦肉率比较高。想象一下,在飞机上,有一种特殊的客人,那就是中国人从国外引进的种猪——美国的、丹麦的长白猪、英国的等进口品种,6个月就能出栏。
引进种猪,环境与品种的完美结合
在考虑引入什么品系时, 需要考虑您现有的养殖环境,饲养管理是否能符合此类黑猪的生长习性。就像有些规模场对高产猪趋之若鹜,却忽略了在高...
土猪的传奇,外来的挑战
中国土猪在中国本土各种严苛的自然环境下自由生长进化千年,无惧严寒酷暑风吹日晒,适应环境变化能力和抗病性较强。而那些来自外国的品种,对中国的环境...
进口种猪的“引进”与“影响”
我国种猪进口贸易在清朝末期就有进行,当时国内引进了少量的美国汉普夏种猪,但影响不大。根据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中国特有的88种地方猪种里,有8个猪种直接灭绝了,另外还有30多个品种处于濒危状态和濒临灭绝,形势不容乐观...
引种,不仅要看“脸”,更要看“内功”
母系品种应重点考虑产仔数和泌乳能力,同时要求在瘦肉率和生长速度上具有良好的遗传素质。健康状况好,这是引种时 考虑的重要问题。如果在引种时只考虑价格、体形,而忽略了健康水平这一关键要素,可能会出现引进种猪的同时也把疾病引回来的情况。
引种误区,你中招了吗?
过分强调体形。只要是臀部特别丰满的猪,不管其生产性能如何就盲目引进,这是一个误区。瘦肉型猪种皮特兰猪、杜洛克具有腿臀丰满的特征,其中一些个体有双肌现象。国外有研究表明,能力差5%~10%,直接影响仔猪的断奶窝重。另外,臀部特别大的猪容易发生难产。所以在选购种猪时,应当是在重视被...
杂交,是为了更好的生存
品种猪杂交加拿大、法国等国家引进种猪增加猪群内的优良基因比例,猪场引进种猪增加群体的异质性。其目的不过有两个方面:进一步改进本场猪群的生产性能;另一方面,同其它品种猪杂交生产杂交猪。无论怎样利用都存在一个引进猪群血缘的保持,大批繁殖复制之后进一步选育提高的问题。
规模猪场,引种有讲究
一个规模母猪的猪场,每年要更新种猪三分之一还要多,有的猪场基于市场的变化,经常调整引进种猪,造成多场及频繁引种,猪群来源混杂,这对生产安全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引种,不仅仅是买卖
选择场家,应把种猪的健康状况放在第一位,必。2过分追求种猪体型。种公猪要求品种纯正,活泼。3盲目引进新品种,不注重猪的经济价值。选择适度规模,有足够供种能力且技术服务水平较高的种猪场...
太湖猪,国宝的挑战
太湖猪以其优良的种质特性被业界称为“国宝”,但随着近年来法、英等国的相继引进和其在遗传特性与利用等层面上的系统研究和巨大投入,研究水平和进度已领先于我国;猪育种素材极为丰富一直是我们的骄傲,可我们非但没....
引进种猪,如何避免走入误区
还珍贵。从9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陆续进口种猪,或者种猪精液。全世界的种猪巨头有5家公司,其中3家是美国公司。目前,我们每年进口种猪达到2万头,每头价格在3-4万人民币不等,都是坐着飞机来的。其中40%来自美国,其他分别是加拿大,法国,丹麦,英国。中国本土猪的比例大概为2%,其他98%的
养猪全盘西化,洋猪全面占领中国
中国养猪业猪种引进怪圈、猪病增多、养殖效率低下、猪饲料供应受制于人……等现象的根本原因与“养猪全盘西化,洋猪全面占领中国”不无关系。那么“洋猪应不应该在中国如此大规模的推广?”笔者认为是利大于弊的。只是我们没有把握好度,这样缺乏计划的推广、缺乏合理的保护,导致不少中国地方土猪被逼灭绝,而其抗逆性强、产仔率高等优点在猪病泛滥、存活率不高的现在看来...
引种,选择价格低廉的种猪,忽略种猪质量
有些猪场由于创业初期缺少资金,在引进种猪时压低购买价格,不考虑种猪的生产性能,结果引进的种猪产仔率低下。大多数猪场引进的种猪体重太重。他们认为,体重大的种猪抗病力强、疾病少。
其实不然,种猪场在培育种猪时,故意用蛋白质高的饲料饲喂小种猪,使猪场在引进种猪时选择看似体质好的种猪。种猪在饲喂过高蛋白质时会造成生殖系统发育缺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正确的引进种猪体重是在50千克左右,引进后集约化管理,饲喂后备种猪的专用饲料。
盲目引进品种
现在市场上种猪的品种较多,如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猪、皮特兰猪等,较理想的杂交模式是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一直都是首选品种。任何一个品种同时具备瘦肉率最高、产仔数最多、生长速度特别快、适应性又很强的特点是基本不可能的。
任何一个品种都有优点和缺点,在生产中利用它的优点,选择优秀的留种,通过杂交使之更加科学符合市场的要求。养殖场引种时,还要购买引进一些一般品种,等有了成熟的管理技术和经济实力后,再考虑引进特别化的种猪,以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多处引种增加疾病风险
多处引种可以提高种猪的产仔率,但也可能将多个种猪场的不同病原也带进来,导致疫病发生率增加。每个猪场的病原不同,而且现在的疾病多数呈隐性感染,不同种猪混群后,一些疾病暴发的几率很大。
所以,在引种时,尽量从一家或少数种猪场引进种猪,引种的猪场越多,带来的疾病风险越大。猪场引进种猪时,要求种猪场提供免疫档案,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测。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把关,尽量引种成功。为了猪场种猪群不感染疾病,引进的种猪必须隔离30天左右饲养,观察到种猪健康、正常,在进行免疫接种,让种猪慢慢适应本场的环境条件、饲养方法。
引种没有品牌意识
从主观讲,有品牌、有实力的种猪场,有雄厚的资金优势和过硬的技术优势;从客观角度讲,有资金和技术的种猪场,有能力生产出更为优良的种猪。更不可忽视的是种猪的质量,优质的售后服务及种猪生产环节的技术培训及指导。
引种时间的选择不当
在合适的时间引种才能更好地发挥引种优势,降低引种成本,对种猪市场有前瞻性的眼光来分析预测养猪生产。通过分析几年来生猪价格周期幅度变化、疾病防控状况分析,再结合本场实际经营发展策略,选择时机引种。
引种误区 | 解决方法 |
---|---|
选择价格低廉的种猪,忽略种猪质量 | 注重种猪生产性能,避免仅看价格 |
盲目引进品种 | 结合养殖场实际情况选择品种,避免盲目跟风 |
多处引种增加疾病风险 | 尽量从一家或少数种猪场引进,降低疾病风险 |
引种没有品牌意识 | 选择有品牌、有实力的种猪场,确保种猪质量 |
引种时间的选择不当 | 对种猪市场有前瞻性眼光,选择合适时机引种 |
在引进种猪时,既要考虑品种的纯正,也要关注养殖效益,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