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病致保育舍死淘率高
在养猪界,保育舍的死淘率高往往是蓝耳病不稳定的一种表现。想象一下,一群可爱的仔猪刚离开温暖的母猪身边,却因为这种神秘疾病而一个接一个地倒下,真是让人心疼又无奈。
蓝耳病的“作案手法”
仔猪来源于母猪,当母猪群受蓝耳病、圆环病毒、伪狂犬、霉菌毒素等诸多免疫抑制性因素的“围攻”时,发病率就飙升到20%以上。哺乳仔猪死淘率高,成了常态。
母猪群中,蓝耳病最活跃的三个阶段:怀孕早期、哺乳期和怀孕晚期。它们像狡猾的刺客,潜伏在母猪体内,等待着最佳时机发动攻击。结果就是:流产、木乃伊胎,甚至胎数增加,弱仔数增多。
蓝耳病的影响
研究表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会提高SPF猪对猪断奶后转入保育舍28~70日龄阶段链球菌2型菌株的易感性,加重猪链球菌2型强毒剖检病变。2014年6月,我在保育舍发病猪进行检查,了解到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1周陆续发病,其中腹泻和慢性消瘦猪增加。
非理想状态 | 表现 |
---|---|
病毒血症 | 监测出病毒血症,有FRRS临床表现 |
死淘率 | 保育猪死淘率大于15% |
母猪状况 | 母猪流产、产死胎率及弱仔率高于30% |
对于种猪场来说,蓝耳病的爆发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母猪的经济损失可不是小数目,每头母猪损失约1000-1500元。保育仔猪更是悲惨,转入保育舍前3天至转入后7天,并需在10天后 连用7天,以防范仔猪圆环、蓝耳、副猪、咳喘及呼吸困难的发生。
蓝耳病的预防
蓝耳病就像一个狡猾的敌人,随时可能发动攻击。那么,如何防范这个“杀手”呢?我们要认识到很多养殖场的病是由引种带来的,其中包括蓝耳病等,后备猪甚至会成为猪场爆发疾病的导火索。所以在引种后,我们必须把这些“小偷”们严加看管。
此外,蓝耳病还可以从稳定变为不稳定。原因之一是母猪群中存在大量亚健康母猪,大部分存在免疫反应低及失败。而爱乐新对抑制蓝耳病在猪体内复制有一定作用,可缩短蓝耳病的病毒血症周期。
蓝耳病对保育舍仔猪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要了解它的“作案手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保护我们的宝贝猪儿。毕竟,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呵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