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子宫内膜炎成因:繁殖管理不当
作者:农园诗客•更新时间:5天前•阅读4
子宫内膜炎作为母猪繁殖障碍病中的主要疾病之一,一直困扰着规模化猪场。据统计表明,一般猪场发病率在20%左右,有些猪场甚至达到了40%以上。这个问题的出现,往往和我们的繁殖管理不当有着紧密的联系。
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
原因 | 描述 |
---|---|
母猪非特异性免疫力低下 | 母猪自身抵抗力强能有效防控各种疾病的发生,当母猪非特异性免疫力低下时,母猪的自净功能和自愈功能下降,极易导致子宫内异物残留和子宫复旧慢,子宫内膜炎及各类问题层出不穷。 |
蓝耳等繁殖障碍性疾病 | 蓝耳病毒是免疫抑制性最强的病毒,当猪场蓝耳不稳定时,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明显增加;伪狂犬和乙脑等繁殖障碍性疾病,常常导致母猪流产返情空怀等问题,流产后护理不当,必会增加子宫炎母猪比例。 |
难产产程长 | 当母猪出现难产产程长问题时,母猪不但产道损伤更大,且产后虚弱疲劳,药物吸收利用度与抵抗力降低,子宫内膜炎比例增加。 |
仔猪出生重与活力 | 仔猪出生重过大过小都容易导致难产产成长,仔猪活力差时,不能更好的刺激母猪乳腺,导致母猪分泌催产素不足即自净功能下降,子宫复旧能力弱,最终发生子宫内膜炎而出现繁殖障碍。 |
环境高温 | 高温应激不但导致母猪体内氧自由基增加,内毒素蓄积,抵抗力下降,还会导致产道高温水肿,各种病原繁殖,且严重影响母猪采食量及奶水质量,继而影响仔猪生长发育及吸吮力。 |
霉菌毒素 | 饲料霉菌毒素不但会损伤母猪在免疫系统和繁殖系统,还会导致体内抗体的快速下降,也会导致母猪直接发生无菌性子宫内膜炎。 |
产后护理 | 母猪产前产后一刀切式的保健方案,常常因为抗菌消炎药的敏感性及疗程不够、反复注射时剂量丢失、保健药物没有吃进去、没有进行分级防控、清宫不彻底、针对导致发生子宫内膜炎在原因考虑不周等,且没有跟踪分析改进,让猪场子宫内膜炎母猪比例居高不下。 |
防治措施
了解了母猪子宫内膜炎的成因,我们就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养殖户的损失。
- 加强繁殖管理,避免母猪非特异性免疫力低下。
- 控制好蓝耳等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传播。
- 对于难产产程长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
- 加强仔猪的护理,提高仔猪的活力。
- 改善猪场环境,降低高温应激。
- 严格控制饲料质量,避免霉菌毒素的侵害。
- 制定科学的产后护理方案,确保母猪恢复健康。
母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入手,只有全面防控,才能降低发病率,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