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疫病防控指南,农业养殖必备
作者:农牧新风尚•更新时间:1天前•阅读4
汛期,对于养殖户来说,既是丰收的季节,也是疫病高发的时期。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以及炭疽、血吸虫病等人畜共患病,都可能在汛期爆发。为确保动物疫情平稳,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汛期疫病防控指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强化免疫查治
汛期来临, 要关注的是畜禽的免疫情况。对于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要及时对新补栏畜禽、免疫抗体水平不达标畜禽进行补免。洪涝灾害时,根据防疫形势,可对畜禽进行一次紧急免疫,提高免疫保护水平。
疫病类型 | 免疫措施 |
---|---|
口蹄疫 | 及时补免,提高免疫保护水平 |
高致病性禽流感 | 及时补免,提高免疫保护水平 |
炭疽 | 排查牲畜炭疽免疫情况,确保牲畜处于有效免疫保护状态 |
血吸虫病 | 加强对散养牛羊的监测,及时处置阳性畜;在洪涝灾害严重地区,可对家畜进行血吸虫病预防性用药 |
二、强化监测排查
汛期,要加强动物疫病的监测和排查。对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炭疽、血吸虫病等人畜共患病进行监测,及时分析研判受灾地区动物疫病发生和发展态势。一旦发现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要立即诊断,及时处置,迅速上报。
三、强化消毒灭源
对畜禽养殖圈舍、运输车辆、屠宰场点、无害化处理厂、畜禽交易市场等全面开展一次预防性消毒。对受水淹的圈舍、食槽、畜禽用具、运输工具等进行彻底消毒,洪水、内涝地区要排水清污后再进行消毒。
四、强化无害化处理
严格执行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病死动物,对死亡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四不准一处理”措施。及时巡查河流、湖泊以及养殖场周边、道路沿线等重点区域,发现死亡畜禽,及时打捞并无害化处理。
五、升级管理措施
养殖场要全面维修,加固圈舍、围墙、屋顶等,疏通并加固排水沟渠,检修排涝设施,保养排涝水泵、应急照明等设备,做好防汛排涝准备。强降雨结束后,尽快排出畜禽养殖场所积水,修复加固破损的畜舍。
六、强化应急值守
严格落实重大动物疫情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出现突发状况,按规定及时报告和处置。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根据疫病流行风险,强化消毒剂、防护用品、疫苗、驱虫药等应急物资储备。
汛期疫病防控,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应对,确保养殖事业安全度过汛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