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应激防治关键在科学管理,细节决定成败
作者:茶乡隐者•更新时间:2天前•阅读3
在养殖的江湖里,生猪应激就像那难以捉摸的妖精,稍有不慎,就会让养殖户头疼不已。但别担心,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如何用科学管理和细节取胜,让生猪应激成为过去式。
一、环境因素与病虫害防治
在养殖过程中,环境因素和病虫害的防治是影响养殖效益的关键。家禽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0-24℃,生猪则是18-22℃,鱼类则是22-28℃。为了提高养殖效益,降低病虫害对养殖业的影响,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养殖环境病虫害防治指标至关重要。
二、母猪疫病防治
母猪疫病的防治同样不容忽视,尤其是大肠杆菌、蓝耳、圆环、伪狂犬、支原体肺炎、乳房炎等病的免疫和防治。记住,不要一次性添加太多饲料,以免给母猪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三、免疫应激的应对
时间 | 措施 |
---|---|
免疫前后3天 | 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VC等抗应激药物 |
现场管理 | 规范标准化兽医操作规程,减少操作失误,避免免疫失败 |
四、去势时间的选择
应在4-7日龄去势,伤口小,愈合快,应激小。但要注意,断奶后去势易感染圆环病毒或链球菌病。
五、细节决定成败
我要投稿养猪技术细节1:没有体温表或不使用体温表。你知道吗?这可是养殖户的大忌啊!
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养猪模式和技术,将精确饲养、效益饲养作为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着重把物联网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引入到生猪养殖中来,实现猪舍环境监控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生猪应激防治,关键在于科学管理和细节取胜。希望本文能为你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让你的养殖之路更加顺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