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母猪产后管理,关注营养、卫生、监测与互动

加强饲养管理,保证母猪的营养需求和生长环境。免费在线预览全文母猪产后护理及防护。

母猪产后管理,关注营养、卫生、监测与互动

母猪产后管理对于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至关重要。检查乳腺母猪产后的乳房状况应密切关注,确保乳房没有出现肿胀、硬块或乳头破裂等现象。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和抗体,有助于提高仔猪的免疫力。

母猪产后管理直接影响到她们的身体恢复、哺乳能力及下一次的受孕。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良好的产后环境和母猪状态可以确保仔猪在哺乳期获得充足的营养。

管理要点 具体措施
营养供给 产后母猪需要高营养的饮食以恢复体力和满足哺乳需求。
卫生监测 产后1周内每天用消毒水清洗母猪外阴及乳房,用碘酊涂抹外阴。
监测分娩 密切关注母猪的分娩情况,观察胎儿是否正常,确保分娩顺利进行。
产后保健 产后炎症消除的越快,采食量就恢复的越快。

今日养猪业做中国一流的专业养猪杂志目前,猪场的产房阶段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母猪产后三联症、无乳或少乳、采食量不佳及掉膘严重等状况都令管理者们头疼不已。

哺乳母猪日进食能量不足,母猪就要消耗背标变为母乳的能量,日进食蛋白质和氨基酸不足,母猪就会动用肌肉组织转化为母乳中的蛋白。如果体能过度消耗,一方面造成仔猪营养性腹泻,更为严重的是造成母猪体重的过度损失,造成母猪发情间隔。

在现代化养猪生产条件下,对母猪危害最大的当属产后炎症,如果产后消炎做不到位,会导致母猪子宫发炎,产后虚热,影响母猪采食量,造成母猪体况过瘦,断奶到发情的时间延长,也会造成产房仔猪腹泻,断奶重下降,死亡率升高等一系列问题。

如何避免这些问题?

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保健措施。

1、炎症预防

产后1周内每天用消毒水清洗母猪外阴及乳房,用碘酊涂抹外阴。没有输液的母猪连续注射抗生素3天,或注射一次长效抗生素。

母猪产后炎症消除的越快,采食量就恢复的越快,产后1周的采食量直接决定了产后体况恢复、断奶发情间隔和哺乳仔猪生长性能,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猪场生产成绩。

2、母猪饲喂

根据母猪膘情和食欲,可参考以下程序:分娩当餐不喂料,第二餐喂料0.5kg,第2天按2.5kg喂料,之后按每天0.5~1kg逐渐加料,第7天要达到5kg以上,产后一周内喂料量需逐渐增加,每天喂料3~4次,以防母猪虚弱引起消化不良。第10天高峰期要达6.5kg/d以上,冬天可达7kg以上。

产后根据母猪状态投喂饲料,每天观察母猪吃料情况,查看有无剩料,并及时将料槽清理干净。如有剩料,可分给其他食欲较好母猪,并对不吃料母猪作好记录,分析原因,做针对性治疗。

3、促进产后母猪食欲

可采用湿拌料饲喂,水料比例一般为1∶2,搅拌均匀,以手握紧后能松散为宜。也可在产后饲料中加健胃药或青饲料,饮水中加酸化剂可提高采食量和预防产后便秘。每天分多次饲喂,喂料时避开炎热时间段,每次喂料时将母猪赶起,让母猪排粪排尿,增加采食量。

4、产后每天查看产房状况

保证母猪饮水量充足,随时观察母猪食欲,精神及阴道分泌物情况,同时密切关注母猪泌乳情况,对出现比如跛足、便秘、体苍白、乳房发硬、阴道不断流脓等情况及时治疗。

5、适时断奶

整个哺乳期保持环境安静,干燥,卫生清洁,每天及时清理母猪粪便。根据母猪和仔猪体况,做好寄养和分批哺乳工作,并结合场内圈舍情况适时断奶,一般采用3~4周断奶,特别是在热应激较大时的哺乳后期。

由于母猪采食量低,体况损失过大,此时对比较瘦弱的母猪可提前断奶,并按照产房母猪免疫流程做好疫苗防疫工作,产房母猪跟胎免疫时,确保种猪一猪一针头。

母猪产后管理,关注营养、卫生、监测与互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00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