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抗后,生猪养殖粪污处理转向生态循环利用
作者:茶乡隐者•更新时间:1天前•阅读4
2022年,我国生猪屠宰场粪污处理及生猪养殖场粪污减量化循环利用模式情况引起了广泛关注。来自淘豆网的数据显示,这一变革背后,是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刻思考。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一转变的历程。
禁抗政策,催生绿色养殖新思路
2018年,农村农业部兽医局局长冯忠武在饲料发展论坛会议上宣布,自2020年7月1日起,饲料企业不得添加除中药以外的其他饲料添加剂,包括抗生素。这一政策的实施,无疑对生猪养殖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催生了绿色养殖的新思路。
没有了抗生素的“保驾护航”,生猪养殖如何确保健康生长?答案是,转向生态循环利用。
生态循环,开启绿色养殖新时代
在禁抗政策的影响下,生猪养殖粪污处理转向生态循环利用,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一模式。
模式名称 | 主要特点 | 应用领域 |
---|---|---|
沼气发酵 | 将粪污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实现能源利用 | 生猪养殖、畜禽养殖 |
有机肥生产 | 将粪污进行堆肥化处理,生产有机肥,实现资源化利用 | 农业种植、园林绿化 |
生物肥料研发 | 利用微生物技术,将粪污转化为生物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 农业种植、园林绿化 |
这些生态循环利用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生猪养殖粪污处理难题,还为农业、环保等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政府引导,助力绿色养殖发展
在生态循环利用模式的推广过程中,政府的引导作用不可或缺。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绿色养殖发展。
例如,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扶持,鼓励养殖企业投入生态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养殖粪污处理的监管,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案例分析:铜梁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
铜梁作为畜牧养殖大区,拥有1200多家生猪养殖场。面对禁抗政策带来的挑战,铜梁当地并没有“一刀切”地将养殖户赶走,而是通过引导他们将粪污资源化、循环化利用,寻找到保生态与保供应的平衡点。
李开华说,经过循环化改造,粪污得以资源化利用,每天可产干粪2吨,处理粪水13吨。这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还实现了环保效益。
禁抗政策实施后,生猪养殖粪污处理转向生态循环利用,为我国绿色养殖发展开启了新篇章。在政府、企业和养殖户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理由相信,绿色养殖将成为未来养殖行业的发展趋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