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防控非洲猪瘟,警惕五大误区

在养殖行业,非洲猪瘟就像一个不定时炸弹,让养殖户们时刻保持警惕。然而,在防控非洲猪瘟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不少误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五大误区,帮助养殖户们更好地应对这场挑战。

防控非洲猪瘟,警惕五大误区

误区一:检测阴性就安全了

有些养殖户认为,只要检测结果是阴性,就等于万事大吉。但实际上,猪只在发病初期,其唾液、排泄物中一般检测不到病毒。等到检测到病毒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防控时机。

误区二:检测阳性就必须处理

有些养殖户认为,检测出阳性就必须处理。但实际上,猪只是否淘汰必须以临床表现为主。检测阳性意味着猪只已经排毒,此时处理可能会造成病毒扩散。

误区三:不吃料就是非瘟

很多养殖户一看到猪只不吃料,就怀疑是非瘟。但实际上,不吃料的原因有很多,如生理不食、其他疾病等。因此,不能仅凭不吃料就断定是非瘟。

误区四:疫情爆发是随机的

实际上,非洲猪瘟的疫情爆发并非完全随机。例如,在气温下降、天气阴晴不定的换季阶段,猪群的营养保健与免疫力调节可能成为防疫的关键点。

防控非洲猪瘟,警惕五大误区

误区五:猪价高时,满负荷生产

猪价高时,很多养殖户会选择满负荷生产。然而,根据非瘟病毒的传播特点,养殖密度过大会增加传播风险。因此,建议养殖户适当降低密度,特别是防疫压力较大的场区或复产场。

误区 正确做法
检测阴性就安全了 定期检测,关注猪只健康状况
检测阳性就必须处理 以临床表现为主,综合判断
不吃料就是非瘟 综合判断,排除其他原因
疫情爆发是随机的 关注气候、季节变化,做好预防
猪价高时,满负荷生产 适当降低密度,降低传播风险

防控非洲猪瘟需要养殖户们提高警惕,避免陷入误区。只有正确认识非洲猪瘟,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养殖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00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