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下,育种工作遭遇育种难题
自2018年8月以来,那场突如其来的非洲猪瘟疫情,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我国养猪业。这场风暴不仅给生猪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让原本有序进行的育种工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育种体系遭受重创
非洲猪瘟疫情如同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在种猪育种工作的上空。许多育种企业蒙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育种工作计划被打乱,进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这场疫情,无疑是对我国种猪育种体系的一次重创。
育种工作基本停滞
为了减少人猪、猪猪之间的接触,降低非洲猪瘟传播的风险,许多猪场都减少了配种和测定。这也意味着,整个育种工作基本停滞。想想看,那些原本充满希望的小生命,因为这场疫情,失去了成长的机会,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一幕。
核心育种场逐渐恢复
然而,在这场危机中,也有一些企业开始了艰难的恢复工作。他们积极应对,努力寻找新的育种方法,希望让育种工作重新焕发生机。虽然过程艰辛,但他们从未放弃,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非洲猪瘟常态下的育种工作策略
2020年以来,大部分核心育种场已基本度过难关,开始恢复育种工作。但是,非洲猪瘟并未消除,未来的育种工作将面临非洲猪瘟常态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新的策略,以确保育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建立严格的永久性生物安全体系
为了防止非洲猪瘟的 爆发,我们需要建立严格的永久性生物安全体系。这包括加强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提高猪只的抗病能力,以及加强疫情的监测和预警。
调整育种目标
在非洲猪瘟常态下,我们需要调整育种目标,将重点放在提高猪只的抗病能力和生产性能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育种工作的顺利进行,满足我国养猪业的需求。
自动化、智能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为了提高育种效率,我们可以利用自动化、智能化、物联网技术,对育种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猪只的生长状况,提高育种工作的准确性。
加快基因组选择技术应用
基因组选择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预测猪只的生产性能,从而提高育种效率。我们应该加快基因组选择技术的应用,为育种工作提供新的动力。
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种猪育种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催生了许多新的机遇。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够战胜这场危机,让育种工作重新焕发生机。
年份 | 全国核心育种场生长性能测定量 |
---|---|
2018年 | 10000头 |
2019年 | 5000头 |
2020年 | 8000头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