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非洲猪瘟防控下,构建新型生物安全猪场繁育模式

去年越南非洲猪瘟疫苗流入我国,引发国内多家猪场内出现基因缺失毒株,非洲猪瘟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猪场入口是猪场生物安全的一道重要防线...

非洲猪瘟防控下,构建新型生物安全猪场繁育模式

环节 措施
猪场入口 强化生物安全隔离带建设,排查周边养殖户,实行严格防控措施
猪场设计 科学设计生物安全防控方案,严格分区布局,完善采样检测、病毒清除等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繁育策略 加快繁育二元母猪,增加优质种猪供应,提升猪场产能

在非洲猪瘟常态化背景下,猪场更要综合考虑选育优良猪品种、提高饲料转化率、加强生物安全防控、减少疾病发生概率等多方面的影响,对猪场采取合理规划设计、科学合理搭配日粮、加强疫病防治等有效的技术措施。

我与华南农业大学非洲猪瘟防控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桂红教授相识,她向我介绍了许多关于非洲猪瘟的资料。广州一些猪场以前用预混料,现在定制全价颗粒料,饲料厂做到80度3分钟,以杀灭非洲猪瘟病毒。

坊间流传生物安全搞不定非洲猪瘟,或者传道专家说生物安全只能有效降低传入的风险,但不能阻止非洲猪瘟的发生。这与非典以及现在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类非典防控也是采取相似的隔离理念和措施。

强化种猪场生物安全隔离带建设,对种猪场周边3公里范围内的小散养殖户进行排查,实行严格的非洲猪瘟防控措施,构建科学有效的生物安全屏障,提升猪场整体防控能力。

在非洲猪瘟常态化形势下,建设密罐式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对于生猪生产尤为重要。生物安全防控是猪场疫病防控的基础,也是最有效的健康管理措施。

猪场繁育新模式探讨

楼房猪场和铁桶猪场具有极高的生物安全防控能力、生产效益、土地利用率,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推动相关政策变革。

江油市畜牧兽医局帅键说:“羌山农牧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意识很强,有效应对行业环境的变化,积极主动探索健康无抗养殖模式,严格控制人员、车辆、物资进出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增强了区域防控能力。”

意见》和全国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我省非洲猪瘟防控、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非洲猪瘟防控下,构建新型生物安全猪场繁育模式

  1. 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继续抓好监测排查、疫情报告、应急处置、餐厨剩余物监管等综合防控措施落实,努力确保全省非。
  2. 强化种猪场生物安全:完善生物安全防控方案,严格分区布局,完善全覆盖qPCR采样检测、非洲猪瘟病毒清除、分区分级管理等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3. 加快繁育优质种猪:增加无非洲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等疫病的优质种猪供应。

以2018年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为导火索,我国养猪行业近些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猪产能从近乎减半到严重过剩,猪价经历了“过山车”式涨跌后持续低迷,猪周期似有还无。相当数量的散养户和中小规模猪场退出行业,养猪向大型和超大型企业集中,规模化进程加速。

猪场繁育规划调整

科学合理的个性化场内种猪育种方案是猪场育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企业持续有效地开展育种工作至关重要。我国经过长达六年非洲猪瘟疫情的洗礼,国内育种水平与国际水平之间的差距不减反增,很多企业种猪群体数量和遗传背景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目标市场已然不同,适时调整猪场育种规划以更符合本企业当前育种实际,是保障育种效率的必要措施,更是培育具国际竞争力种猪公司的关键举措。

非洲猪瘟疫情和疫情后的复产导致的种猪群体数量和遗传背景的变化,使得猪场繁育体系需要调整。多点核心群、封闭式模式和回交模式繁育体系等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同时,基于全产业链的种猪繁育体系构建,有望为猪场繁育带来新的机遇。

非洲猪瘟疫情造成的种猪市场明显变化,使得猪场育种规划调整成为必然。育种目标、基因组选择技术等也成为关注的焦点。在非洲猪瘟防控常态化下,猪场繁育新模式崛起,助力养猪行业健康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非洲猪瘟防控下猪场繁育新模式的构建,以期为养猪行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99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