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非瘟防控从源头管理转向综合防控

非洲猪瘟,这个曾经让养猪人谈之色变的名词,如今已经成为养殖业不得不面对的常态。从最初的源头管理,到如今的综合防控,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守护猪场的安宁。

非瘟防控从源头管理转向综合防控

非瘟防控的阶段性变化

非瘟进入我国已经五年,这五年里,我们见证了非瘟流行毒株的多样化、感染症状的多样化,以及精准拔牙方式的失灵。如今,非瘟已经成为常态,如何维持猪群持续稳定生产,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当前阶段非瘟流行现状

毒株类型 感染症状 防控难点
基因Ⅱ型毒株为主,少部分为基因Ⅰ型毒株 母猪呕吐、减料、不吃料、精神差、流产、猝死;肥猪呕吐、减料、不吃料、皮肤发红、嗜睡 大量传染源的产生和随意处置
南方部分省份出现Ⅰ/Ⅱ型混合感染 保育猪易感染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等症状;育肥猪40-60 kg阶段表现出严重呼吸道问题;母猪反复出现高烧、低烧交替情况 精准拔牙方式失灵
存在多种基因缺失,基因Ⅱ型毒株中约1/3发生自然突变 症状不典型,极具迷惑性 非瘟流行已经成为常态

非瘟常态化背景下的防控方案

面对非瘟的常态化,我们既要做好生物安全,又要关注重点环节的把控。

非瘟防控从源头管理转向综合防控

集团公司和大型养猪企业防控方案

  • 生物安全仍然是防控非瘟最主要的手段。
  • 确保种猪场非瘟双阴,充分利用生物安全条件好、养殖基础条件好的育肥场并改为后备种猪培育场。
  • 对不幸中招的种猪场,及时通过拔牙和反拔牙技术,在高猪价行情时尽量多保留生产母猪。
  • 处在疫情威胁下或已经中招的放养场,及时使用康之源,再做好生物安全、配合拔牙,尽可能地保证大群正常出栏。

中小型规模猪场非瘟防控方案

  • 做好人员和进场物品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 引进种猪和外购仔猪时,一定要进行非瘟抗原抗体双检。
  • 消毒重点关注场门口、猪舍门口、猪场猪舍内通道。
  • 如果存在下表的情况及时使用康之源带毒生产方案,确保猪群稳定生产。

小结

非瘟已经成为常态,我们既要做好生物安全,又要关注重点环节的把控。只有综合防控,才能更好地守护猪场的安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97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