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防控关键,复养需待疫情稳定
作者:花田诗客•更新时间:7天前•阅读5
当前,我国在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上取得了积极进展,防控工作逐步走向常态化。但疫情发生风险依然存在,复养还需待疫情稳定。以下是关于非洲猪瘟防控及复养的关键技术指南。
一、非洲猪瘟的风险评估与条件
条件 | 说明 |
---|---|
环境良好 | 周边5公里内生猪存栏量少,近2个月内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 |
地理位置优越 | 离屠宰场、猪肉销售点和无害化处理场较远,传入风险低,可实现封闭管理。 |
隔离条件好 | 具备良好的隔离设施,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
二、非洲猪瘟病毒的特点
非洲猪瘟病毒具有以下特点:
- 耐寒性强:即使是严寒的天气也无法将其冻死。
- 易传播: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猪、饲料、车辆等。
- 死亡率高:发病猪的死亡率高达100%。
三、非洲猪瘟防控的关键技术
- 全面消毒:对猪场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杀死病毒。
-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护,防止病毒传播。
- 增强免疫力:通过合理喂养、预防接种等措施,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 猪场封闭管理:限制人员和车辆进出,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 禁用泔水等喂猪:泔水等含菌量高,易成为病毒传播的途径。
四、非洲猪瘟的复养
猪瘟爆发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全面捕杀、无害化处理和消毒,待疫情稳定后再进行复养。具体复养步骤如下:
- 全面捕杀病猪并上报。
- 对病猪进行无害化处理。
- 对猪场进行全面消毒。
- 等42天以后无非洲猪瘟爆发, 消毒。
- 引进哨兵猪试养。
- 半个月后哨兵猪未发病,可以复养。
五、复养前的准备工作
- 对复养区域进行全面消毒。
- 引进健康的猪种。
-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 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病毒传播。
非洲猪瘟防控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在防控非洲猪瘟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科学防控为指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确保我国生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