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化粮养殖需谨慎,警惕饲料原料灰色风险
作者:花田韵客•更新时间:7天前•阅读6
猪价的低迷和原料价格的攀升,让不少猪企和饲料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了陈化粮。便宜的价格让人心动,但这个灰色地带的原料,真的安全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陈化粮的营养成分变化
谷物类原料在储存一段时间后,称之为陈粮。而陈化粮则是指储存较长时间后,内在品质发生变化,适口性下降的粮食。以玉米为例,储存时间延长,其淀粉的类型发生变化,淀粉的消化速度降低,对粉碎和制粒工艺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陈化粮的蛋白和氨基酸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下降,蛋白溶解度下降,这都可能影响畜禽的生长发育。
二、脂肪酸值和游离脂肪酸:能否判定陈化粮
淀粉、蛋白和脂肪是谷物类原料营养成分的三驾马车。脂肪的变化更为明显,也是大家最为关注的点。储存时间延长,脂肪酸值升高,抗氧化酶活性下降,这可能导致脂肪氧化,对动物产生危害。
很多人将脂肪酸值作为判定陈化粮的标准,但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建议在判断陈化粮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三、如何使用陈化粮
鉴于上述原因,建议2年之内储存的玉米和大米,如果霉菌毒素和酸值不高,可以正常使用。2年以上的陈玉米要小心使用,建议从10%玉米用量开始逐渐增加替代用量。酸值超过100,一定要杜绝使用!
此外,陈化粮的关键问题在于霉菌毒素和脂肪氧化,建议在大比例使用陈化粮时,注意添加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护肝添加剂等产品。
四、养殖户在使用陈化粮时应注意的几点
序号 | 注意事项 |
---|---|
1 | 明显霉变的饲料原料坚决不能用于饲料。 |
2 | 在饲料配方、原料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用霉菌超标的陈化粮饲养畜禽的效果差异很大。 |
3 | 陈化粮往往毒素严重超标,饲料厂生产饲料过程中温度低了,生产饲料温度一般在100度以下,使用高温蒸汽,成本增加多,饲料厂不用高温蒸汽,毒素严重的话会造成动物死,轻者拉稀、生长缓慢等。 |
4 | 陈化粮营养大大打折扣,存放三年以上的粮,严格意义上是不能用于饲料的。 |
陈化粮养殖需谨慎,警惕饲料原料灰色风险。在养殖过程中,要充分了解陈化粮的特性,科学合理地使用,才能确保畜禽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本文由星宿工坊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