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警惕非瘟风险,三类猪场需加强防控

冬春季节,疫病多发,近期不少养殖场户反映,全国15个省份的猪场中出现了疑似非瘟发病情况。这无疑给养猪业敲响了警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警惕非瘟风险,特别是三类猪场需加强防控。

警惕非瘟风险,三类猪场需加强防控

非瘟风险,你了解多少?

非洲猪瘟自2018年进入我国,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损失。生猪供给阶段性严重失衡,猪肉价格飞涨。虽然规模化猪场对车辆和人员都有严格的消毒措施,但仍然存在风险。

三类猪场需加强防控

以下三类猪场更容易发生非瘟,养殖户们要特别注意:

猪场类型 原因
蓝耳不稳定的猪场 蓝耳病会导致猪群抵抗力下降,为非瘟的发生创造有利条件。
规模较大的猪场 规模较大的猪场与外界接触机会多,风险更大。
外购仔猪的猪场 外购仔猪可能携带病毒,且长途运输抵抗力下降,发病概率增加。

猪场防控措施

为了降低非瘟风险,猪场应采取以下措施:

  • 优化管理制度,在引种、转运、出售等高风险生产环节中做好全程防控管理。
  • 人员在进场前3天不得去养猪场、...
  • 严格消毒,切断病原传播链条。
  • 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防止病毒侵入。

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指南

为进一步强化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农业农村部印发了《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技术指南》。养殖户们应结合防控实际,认真做好技术培训和宣传解读,科学有序推进常态化防控工作。

猪场设计与建设

猪场设计和建设应适应现在的形势。对于一直按照严格的生物安全规范在建设和管理猪场的养殖户来说,非瘟的到来并未改变猪场建设和生产的原理,但需要随着外围风险的增加,加强管理,提高防控等级。

非瘟风险不容忽视,养殖户们要时刻保持警惕,特别是三类猪场需加强防控。通过优化管理制度、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严格执行防控措施,我们共同守护养猪业的美好未来。

警惕非瘟风险,三类猪场需加强防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97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