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遵循猪舍通风、采光、保温、防疫等原则

在养猪这个行业,猪舍就像猪宝宝的“家”。要让猪宝宝们健康成长,猪舍的设计就至关重要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猪舍建设中的那些“秘密”——通风、采光、保温、防疫,这四大原则如何完美融合。

建筑规划:猪舍的“家”要怎么建?

猪舍设计应遵循通风、采光、保温等原则,确保猪只健康生长。

原则 具体要求
通风 保证空气流通,排除有害气体,降低猪舍内湿度。
采光 合理布局窗户,保证充足的自然光照,提高猪只生活品质。
保温 采用保温材料,降低冬季猪舍内温度波动,保证猪只舒适度。

环境控制:猪舍的“清洁工”

保持猪舍清洁,控制温湿度,降低猪只发病率。

  • 定期清理猪舍,保持地面干燥。
  • 合理控制猪舍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
  • 保持猪舍通风,降低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

疾病防治:猪舍的“医生”

建立健全疾病预防体系,定期进行猪只体检,确保猪只健康。

  1. 加强猪舍消毒,定期对猪舍、饲料、饮水等消毒。
  2. 控制猪舍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3. 加强猪只免疫,按时接种疫苗。

温度与通风:猪舍的“呼吸”

在温度极度寒冷的条件下,猪场应向猪舍提供可控的最小通风量,但同时要将气流充分引导到猪群周围,与新鲜空气混合,避免进入猪舍的冷气流产生贼风。这一过程可能需要通过补充供热来协助完成。

猪场对猪舍实施的通风措施就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具体效果取决于所付出的成本、回报和对猪舍内环境的适用性。

猪舍分区:猪舍的“功能区”

为便于防疫和安全生产,应根据当地全年主风向与地势,顺序安排以下各区:

1.生产区

生产区包括轻钢结构猪舍和生产设施,这是猪场中的主要建筑区,一般建筑面积约占全场总建筑面积的70/100-80/100。种猪舍要求与其他猪舍隔开,形成种猪区。种猪区应设在人流较少和猪场的上风向,种公猪在种猪区的上风向,防止母猪的气味对公猪形成不良刺激,同时可利用公猪的气味刺激母猪发情。分娩舍既要靠近妊娠舍,又要接近培育猪舍。育肥猪舍应设在下风向,且离出猪台较近。在设计时,使猪舍方向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成30~60度角,使每排猪舍在夏季得到最佳的通风条件。

2.生产管理区

生产管理区包括行政和技术办公室、接待室、饲料加工调配车间、饲料储存库、办公室、水电供应设施、车库、杂品库、消毒池、更衣消毒和洗澡间等。该区与日常饲养工作关系密切,距生产区距离不宜远。饲料库应靠近进场道路处,并在外侧墙上设卸料窗,场外运料车辆不许进生产区,饲料由卸料窗入料库,消毒、更衣、洗澡间应设在场大门一侧,进生产区人员一律经消毒、洗澡、更衣后方可入内。

3.隔离区

包括兽医室和隔离猪舍、尸体剖检和处理设施、粪污处理及贮存设施等。该区是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的重点,应设在整个猪场的下风或偏风方向、地势低处,以避免疫病传播和环境污染。

4.生活区

包括办公室、接待室、财务室、食堂、宿舍等,这是管理人员和家属日常生活的地方,应单独设立。一般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或与风向平行的和地势较高的地方。此外猪场周围应建围墙或设防疫沟,以防兽害和避免闲杂人员进入场区。

猪舍设计原则:猪舍的“黄金法则”

一些专家的猪舍设计的七大原则:

  1. 保证猪舍有良好的小气候环境,冬季保湿,夏季凉爽,并保持干燥。
  2. 保证猪舍具有正常的采光和良好的通风。
  3. 有完善的舍内卫生设备,有充足的饮水、生产管理用水及排出污水的设施。
  4. 有足够维持正常生活和生产的不同性别、品种、日龄的猪所需要面积,有合理的畜舍各部结构。
  5. 便于操作及提高劳动生产率。
  6. 适合工厂化生产的需要,有利于集约化经营管理,使于机械化、自动化操作并留有余地。
  7. 经济原则,在设计及施工中必须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以降低建筑造价。

猪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只有做到通风、采光、保温、防疫的完美融合,才能让猪宝宝们在这个“家”中健康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96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