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猪场消毒,细节决定成败

防控非瘟之道,细节决定成败!根据切身体会,思考防控思路并发现,消毒池可替代消毒盆的三大优势。笔者有猪场位于养殖小区,猪场没有大门,距该猪...

猪场消毒,细节决定成败

智能电子鸡脚环,打造特色肉鸡品牌 #鸡鸭鹅养殖 #科学养鸡 #三农养殖 #三农服务 #鸡脚环。全网第一个百段游走守着她。公认钟馗天花板。高端局辅助才是主角 #守着她钟馗 #王者荣耀钟馗 #细节操作。

猪场消毒看似简单,却有很多学问,猪舍消毒最重要的是细节细节决定消毒的成败近些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养殖大环境不断改变,猪病疫情越来越复杂,当前猪病具有混合感染、非典型、烈性强等特点,防治难度大,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消毒是防控和扑灭各种动物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消毒防疫因此也在猪场疫情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下猪场消毒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序号 内容 备注
1 正确、彻底、有效的消毒 “一清二洗三消毒”
2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避免频繁更换消毒剂
3 定期消毒 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4 消毒池与消毒盆的区别 消毒池更有效

自从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出现以后,无论是大场还是小散对于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都有了新的认识,目前养殖场的消毒工作也是猪场的重中之重。以下...

百密一疏!细节决定成败,命该如此!我这个从不消毒的人也开始了猪场的消毒工作,烟熏散、戊二醛、聚维酮碘交替使用,大门口铺上棉垫、盖上毛布...

养殖场里工作繁多,要每个部分都做好配合好才能达到最大的效益,说的简单,做起来难,细节决定成败,猪场每个员工要明确工作职责,做到100%的执行到...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业由普通化养殖逐渐转变为规模化养殖,在规模化养殖中病毒为主的相关病原微生物,消毒是为了杀灭携带的潜在病原微生物,降低传播风险。猪场一般会在场外设立自己的检测实验室,用于猪场进出物资、人员相关病原的检测,样品的采集方法是用生理盐水浸泡过的医用纱布擦拭头发、脸部、手部、衣服表面、鞋面、鞋底、背包表面、皮箱表面等。若相关病原检测结果为阴,则进行初步消毒,用消毒剂对鞋底及人体表和衣物等消毒,鞋底可用氢氧化钠等消毒剂消毒,人体表和衣物等的消毒需用无腐蚀消毒剂,如硫酸氢钾复合粉。

一、场外隔离点消毒工作

外来人员采样检测完后进行初步消毒,然后到隔离点 进行消毒隔离,隔离天数约3天左右。到达隔离点时 洗手消毒、冲澡,更换衣物、鞋子,将其在消毒液内浸泡;然后将携带的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用沾有消毒液的抹布进行擦拭,将其他物品放入65℃的烘干房内进行消毒。外来车辆的洗消过程比较复杂除需进行采样检测与消毒外,还需在场外洗消点进行洗消,主要流程是泡沫清洁剂—清水冲洗—消毒—清水冲洗—沥干—烘干。

二、进入场内隔离和消毒

在场外隔离结束后应由专门的人员将外来人员送进场内隔离点,所携带的行李也将其放置在猪场专门消毒间内进行 消毒。外来人员要 淋浴,更换衣物,用消毒剂水浸泡场外隔离点所穿的衣服和鞋子,并换上场内高压消毒后的衣服和鞋子,然后通过消毒过道进行超声喷雾消毒,待消毒系统提示消毒结束后再走出消毒过道,进入场内隔离间,隔离2天后方可进入猪场生活区。

三、生活区-生产区-猪舍的消毒

从生活区到生产区再到猪舍的消毒又是一道极其严格的过程。场内人员从生活区到生产区再到猪舍要经过沐浴、更换衣服和胶鞋,然后通过装有消毒液的消毒池,方可进入生产区内的道路即所谓的灰区。在灰区所穿的胶鞋为1号,若要进入猪舍,则要更换猪舍专用胶鞋2号,二者的颜色不同主要是为了容易区分和提高场内工作人员生物安全意识,换好2号胶鞋后要踏入猪舍门口消毒池,并且在洗手消毒池内对手部消毒后方可进入。至此人员进入猪舍的所有消毒工作已全部完成,可以投入生产工作,如某猪场人员从生活区进入生产区的流程:脱鞋进入更衣室—脱下生活区衣物—赤脚走过通道—洗澡—穿上生产线工作服—经过消毒池—进入灰区—换上生产线水鞋—经过消毒池—洗手—进入生产线。

四、生产物资的消毒

1、食物

食物作为潜在病原携带物,可将病原微生物通过人间接传播给猪群。可是在大部分猪场内对生产人员的饮食并没有高度关注。据研究,发现在很多猪场内的厨房内可以检测到非洲猪瘟阳性,所以场内食用肉尽量使用本场生产的猪肉,牛、羊、鸡、鸭、鱼肉等要经过消毒后方可进入猪场厨房,或可以将厨房搬离猪场生活区,设置在场外。严禁场内工作人员私自从外界购买肉食产品。

2、药品和医疗器械消毒

药品的消毒易被忽视,部分人员认为药物是用来治疗疾病而无需消毒。药物可以成为疾病传染源的原因是其在流通过程中外包装、瓶身等可能会被污染例如在兽药经营店内流动的人员几乎全部是养殖从业人员可能会携带病毒,所以药物要严格遵从场内消毒流程后进入猪场。

医疗器械是引起场内疾病传播的主要媒介。在猪场内医疗器械是一种使用频率比较高,消毒要求严格的生产工具,但是对于医疗器械不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人员还是占有一部分比例。大多数猪场对医疗器械如手术刀、注射器、针头、手术刀、镊子等采用的消毒方式是用水煮沸的方式,但若煮沸时间不够,则不能将细菌和病毒杀死或消毒后长期搁置会导致 污染的现象,进而引发疾病传播。还有部分人员采用酒精浸泡消毒,这种方法只能杀死部分细菌或病毒,不能达到消毒的目的并不是最佳消毒方式。正确的消毒方法是先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去除杂质,用酒精浸泡30分钟再煮沸40分钟后保存使用,切勿用手触碰,若是具备条件最好使用高压灭菌法。

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方法不当而导致疾病传播,如一个针头打不同栏舍猪只;注射后的针头抽取药品或疫苗;在换取针头时使用未消毒镊子或直接用手换取;在对仔猪进行去势手术时,刀片的连续使用等。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对于种猪一个针头一只猪、其他猪只则一个针头一栏猪,换针针头时用镊子进行换取;手术刀在去势过程中要勤换刀头。

3、饲料

饲料是猪直接接触的物资,对饲料的病原检测和消毒必须要严格把关。饲料进入场内先要对饲料、司机和运料车辆进行病原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后在65摄氏度烘干消毒60分钟方可进入猪场,进入场内的其他生活工具同样如此。

五、生产过程中的消毒

1、场区内的消毒

场区内各个猪舍工作人员相互交叉的区域,也是病菌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这与传染病的发生有很大关系,所以在场区内应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生产垃圾及时无害化处理,同时对生产区环境用消毒剂定期消毒,并且负责各猪舍的饲养人员和技术人员不能相互进入对方的猪舍,以免造成相互污染。

2、猪舍内的消毒

若猪舍是在刚刚转栏之后,消毒时先对粪、尿、分泌物等做清洁处理,并用高压水枪进行冲洗,带猪舍内自然改造后再进行喷雾消毒,紧闭门窗和通风系统,待消毒液发挥作用后,用烧碱溶液对猪舍内各个角落进行泼洒。

若猪还在猪舍内,则每天应及时对粪、尿、分泌物进行清理;选择对猪群无害的消毒液,对猪只连同舍内生产设备,每周最少要进行2次喷雾消毒。

猪场消毒,细节决定成败

3、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一般病死猪常见的无害化处理方法是焚烧、深埋,病死猪粪便可以通过堆积发酵或化制来处理,处理的地点均应选择在场外。病死猪所在圈舍要进行全面消毒,在搁置一段时间后方可 使用。

六、

确保猪场生物安全,最基本、最重要的是生产人员的意识、积极性和配合性。猪场 应做好员工生物安全定期培训工作,并进行考核,以提高员工生物安全意识;然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配合性,使其意识到自己所在岗位的重要性,清楚自己行为与猪场生产成绩联系的紧密性;最后确保猪场内所用消毒剂和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系统坚决不能中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95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