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妊娠母猪饲养模式,提升养殖效益
你知道吗?在猪圈里,母猪可是“妈妈”级别的存在。要想让这些“妈妈”们安心养胎,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就得讲究点“育儿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创新妊娠母猪饲养模式,提升养殖效益。
科学饲喂,母猪更健康
通过科学的饲喂管理,养殖户能够提升哺乳母猪的生产性能,为仔猪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这不,最近有一种提高哺乳母猪饲养效果的新方法,经过多次试验验证,效果显著。
阶段 | 饲喂量 | 效果 |
---|---|---|
妊娠前期 | 1.8-2.3千克 | 限制饲喂,控制体重 |
妊娠中期 | 2.5-3.0千克 | 增加营养,促进胎儿发育 |
妊娠后期 | 3.0-3.5千克 | 保证营养,提高产仔率 |
头胎母猪,特殊关照
采用头胎母猪的生产方式,母猪在妊娠期的饲喂量可由通常限制饲喂的1.8-2.3千克提高至2.5-3.0千克。这种方法近几年在国际上逐渐兴起,不仅提升了养猪业的生物效益,还增加了饲料的转化率。杂交母猪的饲养优势在养猪行业中,特别是种猪场进行纯种繁育的情况下,更是不容忽视。
妊娠母猪饲养管理要点
妊娠母猪饲养管理水平,对哺乳期母猪、初生仔猪、断奶仔猪以及母猪连续性生产能力都有极大的影响。在过去30年中对基因的筛选,使母猪的体...
在对妊娠母猪的养殖方面也是很有讲究的,经验表明在妊娠前期是可以采用3至5头母猪小群饲养的模式的。免费在线预览全文试析规模化猪场中妊娠母猪饲养管理要点。
个性化饲养,母猪更快乐
在母猪繁殖周期中,妊娠期时间最长,母猪每年有250~280天处于妊娠期,因此,妊娠期饲养模式对母猪生产性能与健康状况影响最大。这种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工厂化养猪的产物,目的是为了在工厂化养殖过程中便于管理母猪和进行流水作业,以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要获得理想的养猪经济效益,必须从抓好生猪养殖中的各个环节做起,从选种,仔猪的培育,公猪的使用及选配,到各发育阶段的营养及饲养管理。现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谈一下妊娠母猪的饲养体会。
多样化饲养模式,选择最适合的
目前妊娠母猪常见的饲养模式主要有全程限位饲养、全程小群饲养、半程限位半程小群饲养、电子饲喂站大群饲养、自由出入限位栏饲养等模式。筹建猪场时,应进行综合分析与实地考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饲养模式,提升猪群生产水平,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母猪营养供给,精准到位
使现在的母猪与其祖先比较对营养变得更加敏感,所以母猪营养供给模式必须非常精准,否则其生产水平表现就会不尽人意,很多人因此产生了“洋猪难养”的观点。笔者近几年走访了很多国内外大型猪场,得到的结论是“人的观念和技术细节”影响了猪场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更多的养猪者是想“低投入,高产出”,这是绝对做不到的。
等80d后, 适当增加母猪的营养水平,且保证母猪后期的营养水平略高于妊娠前期。2妊娠母猪的营养供给从母猪受孕前到妊娠期是母猪养殖的重点,其目的就是保证胎儿能够在母猪体内正常发育,同时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能够提高母猪产仔率,保证出生的仔猪生命体征正常。具体来说,妊娠母猪的营养供给分为配种...
创新妊娠母猪饲养模式,不仅能让母猪更健康、快乐,还能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从而提升养殖效益。让我们一起努力,让猪场生意更红火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