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寿命与胎次优化:养猪业盈利新策略
在养猪这个行业里,母猪就像是勤劳的“妈妈”,她们肩负着繁衍生息的重任。然而,如何让这些“妈妈”们更健康、更长寿,同时还能保持高胎次,这可是养猪业的一大难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营养专家的共识:营养是关键
三位营养专家一致认为,营养在提高母猪寿命、实现胎次平衡结构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就像给母猪们提供一顿丰盛的大餐,让她们在“孕期”和“哺乳期”都能得到充分的营养补充。
自愿淘汰标准通常是年龄或年龄导致的低生产性能,淘汰这些母猪可以优化母猪群结构。而最佳盈利的胎次结构应保持各年龄阶段母猪群的平衡。
数据揭示:现状与挑战
PIC数据显示,母猪的平均胎次最好水平为4.5胎,而PIC建议的母猪年淘汰率应低至44%,但大多数农场的淘汰率一直高于45%。这说明了我们的母猪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保持母猪达到5-6胎有利于提高利润,因为这样加强了胎次结构。而保持自愿淘汰率低于30%,可以提高平均5-6胎母猪数。这样,结合年轻健康后备母猪的输入,生产者便可实现平均胎次为3.5胎的母猪群,创造更多的利润。
非自愿淘汰:问题与对策
非自愿淘汰意味着这些母猪必须执行淘汰,如配种失败、跛脚等。这些母猪可能具有很好的繁殖潜能。如何提高母猪胎次?国际营养博士提出了三个方法。
美国国家动物健康监测服务数据显示,母猪非自愿淘汰率超过50%,其中繁殖性能、跛脚、损伤等原因占据了很大比例。这提示我们,要关注母猪的健康状况,减少非自愿淘汰。
延长种猪利用年限:重中之重
在现有疫情威胁下,引种存在很大的生物安全风险,于是延长种猪的利用年限,进一步发挥种猪的潜在产能,是目前养猪业生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了解、分析影响种猪利用年限有关的因素,有助于我们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我们可以较好地维持种猪群的繁殖寿命,适时调整、改善种猪群的生产,使其产生更大的利润。
员工工作时间的价值:养猪业的秘密武器
对于任何业务,员工工作的时间越长,其对组织的贡献越大。创造利润是需要时间的,养猪业也一样。通常母猪需要经历3-4胎后才能达到产能高峰。鉴于此,成功的母猪群平均胎次应为5.5胎。
只有平衡各胎次母猪数,才能获得利润。
专家团队的研究成果
行业专家近期聚集在一起研究这个课题,并纳入母猪年产30头断奶仔猪项目。团队包括:Brenda deRodas博士、Zach Rambo博士、Jon Bergstrom博士。
他们从行业现状、潜在问题的原因、管理和营养三个方面描述了母猪寿命及其重要性,并提出了提高母猪寿命及利润的有效措施。
行业现状:检测与比较
改善的第一步是检测当前行业现状,掌握基准值,比较其与理想值的差距。例如,PIC目标规定母猪淘汰应达到5.5胎,但PIC数据显示其最好的水平为平均4.5胎。
保持母猪一直达到5-6胎有利于提高利润,因为这样加强了胎次结构。保持自愿淘汰率低于30%,可以提高平均5-6胎母猪数。
分析潜在问题:自愿与非自愿淘汰
在掌握了实际与理想水平差距后,营养家们分析了母猪淘汰的原因。他们将淘汰母猪分为两类:自愿和非自愿。
自愿淘汰标准为年龄或年龄导致的低生产性能,淘汰这些母猪可以优化母猪群结构。而非自愿淘汰表示这些母猪必须执行淘汰,如配种失败、跛脚等。
寻找解决方法:营养与健康管理
三位营养家一致同意营养在提高母猪寿命、实现母猪胎次平衡结构方面发挥显著作用。随着母猪年龄的增长,其营养需求也随着发生了变化。
在我们研究的2267头母猪中,后备母猪始终表示出低的采食量。头胎母猪采食量不足尤为严重,因为它们仍处于生长状态,营养物质的储存很少。
维生素和矿物质:维持最佳健康及生长性能
依据胎次调整日粮配方,重点在于提高哺乳期采食量,及依据年龄、体重、采食量设计最佳日粮维生素、矿物质水平,这样就能帮助母猪延长使用寿命,保持胎次结构的平衡。
母猪寿命与胎次优化,是养猪业盈利的新策略。通过营养、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让母猪们更健康、更长寿,同时还能保持高胎次,从而提升养猪业的盈利能力。
母猪胎次 | 平均日采食量 | 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量 |
---|---|---|
后备母猪 | 低 | 不足 |
头胎母猪 | 不足 | 不足 |
第3、4胎母猪 | 最高 | 适中 |
7胎以上母猪 | 降低 | 适中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