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抗体或垂直传播,农业养殖新发现
波兰于2014年初首次报告非洲猪瘟疫情,疫情持续升级,至今已有25%的国土被非洲猪瘟风险区覆盖。为了遏制疫情扩散,波兰政府联合波兰非洲猪瘟国家参考实验室采取了主动的防控措施,主要是对野猪进行扑杀并进行病毒基因和抗体检测。在他们的检测结果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非瘟抗体之谜
研究人员讨论认为,这可能是非洲猪瘟病毒抗体实现了垂直传播,并且排除了经胎盘垂直传播的可能性,认为应该是通过奶水实现的传播。这一研究发现,为我们进一步防控非瘟提供非常有意义的借鉴:提升母猪饲料营养水平,特别是可吸收利用蛋白水平,提升母猪的保健水平,非常重要。
非瘟传播新途径
非瘟主要的传播方式是直接接触传播,也存在媒介生物、气溶胶、垂直传播和精液传播等传播途径。反观美国在越南开展的非瘟疫苗试验,美国农业部研发的疫苗在试验中表现出色,这为我国非瘟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非瘟对养殖业的冲击
非洲猪瘟突如其来,疫情影响持续发酵,对生猪养殖、流通、屠宰、加工和消费都产生了空前的冲击。合力提升东北猪业养殖技术和生物安全水平,推进现代生态养殖技术模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防控非瘟,我们这样做
同时,研究发现非瘟病毒可以短距离空气传播,北方猪场应该注意风沙带来的防控风险;而随着梅雨季节的到来,南方猪场应该特别注意水倒灌猪场所带的传播风险。由于非瘟病毒会在肉制品中存活很长时间,而有些猪肉产品原料受病毒感染,传播风险较高。如果野猪跟家猪进行混合养殖或相互接触,会造成更大的风险。
防控非瘟,从源头抓起
近日来非瘟又有抬头趋势,重新温习一下非瘟的知识要点,养殖当中一定要小心在意。非洲猪瘟发病猪、感染猪、带毒猪是重要的传染源,感染猪只在潜伏期和恢复期同样具有传染性。高度关注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做好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的防控。
小鹅瘟的威胁
虽然已经有相应抗体和疫苗但小鹅瘟仍是危害我国鹅和番鸭养殖业的主要疫病。3月25日,我国某养殖场发生小鹅瘟疫情,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要高度重视鹅细小病毒的垂直传播,做好种鹅场和种蛋的管理工作。
防控非瘟,技术先行
除了垂直传播,还存在水平传播。由于小鹅瘟病毒抵抗力较强,在鹅舍内污染的环境中可存活较长时间,当感染鹅经粪便排出大量病毒,随后会快速传播至易感雏鹅;当鸭或鹅摄入被病毒污染的饲料,也会造成感染。
面对非瘟这一全球性的养殖难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防控。提升养殖技术,加强生物安全,做好疫苗研发,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非瘟的挑战。
防控措施 | 具体操作 |
---|---|
提升养殖技术 | 采用现代生态养殖技术模式,降低养殖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
加强生物安全 | 做好猪场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疫病传播。 |
疫苗研发 | 加强疫苗研发,提高疫苗保护效果。 |
国际合作 |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非瘟挑战。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