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效果显著,非瘟防控需谨慎引种
几千年来,中医药在防控瘟疫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今,面对非洲猪瘟的挑战,我们是否也能借鉴古人的智慧,找到一条防控之路呢?
拔牙式清除:非洲猪瘟防控的新思路
“拔牙”这个词,在非洲猪瘟防控中,成了关键一招。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而是通过精准的检测和严格的隔离,将病毒携带者“拔除”,从而阻止病毒的传播。
但从技术方面而言,业内提倡的“拔牙”式清除有许多成功案例,养猪人仍有机会从绝境中重生。然而,由于基础研究不足和限制,仍未研发出有效疫苗,发生疫情时,我们只能依靠这种“拔牙”式清除来控制病毒。
防控非瘟,引种需谨慎
非洲猪瘟防控,不仅需要技术手段,还需要谨慎的引种策略。因为一旦引入病毒,整个猪场都可能陷入危机。
“拔牙”式清除需要做到早、快、严、小,真正理解这四个字的含义,相信非瘟防控一定会成功。没有采用OIE公认的消毒产品,受部分兽药厂家业务的影响,导致消毒效果不佳,这也是我们需要警惕的地方。
拔牙式清除的实例
十月份,我们非瘟防控小组对接的猪场中,出现了一个特殊情况。作为一名从事非洲猪瘟防控防疫人员,经历了大大小小的非洲猪瘟拔牙不下10次,基本也掌握了其中的技巧。
值得一提的是,几千年来中医药在防控各种瘟疫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同样利用中医药防控非瘟也是可行的。自非瘟发生以来,养殖界朋友对生物安全和拔牙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防控非瘟,死亡率并非100%
虽然致死率是100%,但感染率并不是100%,只要能够彻底阻断传播途径,提高猪群的被感染阈值,猪场就可能还有救。据了解,俄罗斯发病场的发病圈及时安全拔牙式清除,但隔壁圈没有感染, 证明非瘟接触传播的强有力证据及拔牙式清除非瘟的可行性。
拔牙式清除的可行性
为什么说“拔牙式”清除非洲猪瘟是可信可行的呢?这就像《物种起源》中提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遗传变异”等观点,只要我们在猪场暴发的早期及时发现,采用正确的“拔牙”操作后,完全可以恢复为非带毒的正常生产。
表格:非洲猪瘟防控要点
防控要点 | 具体措施 |
---|---|
早期发现 | 加强巡检,及时发现异常症状 |
隔离病猪 | 立即隔离病猪,防止病毒传播 |
拔牙式清除 | 精准检测,严格隔离,拔除病毒携带者 |
生物安全 | 加强猪场消毒,防止病毒传入 |
引种谨慎 | 严格控制引种,防止引入病毒 |
面对非洲猪瘟的挑战,我们需要冷静应对,既要依靠技术手段,也要借鉴传统智慧。拔牙式清除为非洲猪瘟防控带来了新的希望,而谨慎的引种策略则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守护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