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防控关键期,养猪人必看风险管控技巧
作者:茶韵悠情•更新时间:8天前•阅读7
随着生猪价格的波动和国家政策的扶持,养猪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非洲猪瘟的威胁依然存在,如何在这个关键时期做好风险管控,是每个养猪人都关心的问题。
优化管理制度,强化防控措施
要优化管理制度,在引种、转运、出售等高风险生产环节中做好全程防控管理。针对非洲猪瘟流行特点,要持续从人、车、物、猪等方面强化防控措施。
环节 | 防控措施 |
---|---|
引种 | 严格审查种猪来源,确保无疫情 |
转运 | 采用专用运输工具,避免交叉感染 |
出售 | 建立健康监测机制,确保猪只健康 |
非瘟窗口期风险管理
PSY应用研究院经过系统梳理,找到非瘟容易暴发的六大窗口期,分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提出系统解决思路,形成了非瘟窗口期风险管理技术。
- 冬季寒冷,猪只抵抗力下降
- 节假日人员流动频繁
- 饲料原料来源不稳定
- 猪只密度过大
- 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
- 饲养管理不规范
防控非瘟,养猪人的六路风险与对策
猪瘟张代坚个人认为,目前非瘟防控主要还存六路风险,要采取六大对策:
- 场源病源风险:中小散养场非瘟防控条件仍不完善,清除不彻底,复养问题多。
- 环境风险:大环境污染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永远挡不住,病毒可能随时进入猪场。
- 生物安全风险:最传统的生物安全措施,如人、车、物和菜市场是三大雷区。
- 饲料风险:饲料原料来源不稳定,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渠道。
- 猪只密度风险:猪只密度过大,容易导致疾病传播。
- 饲养管理风险:饲养管理不规范,可能导致猪只抵抗力下降。
非瘟防控,防大于治
防大于治,非瘟对猪场的侵害是不可估量的,增强猪群免疫能力非常有必要。新鲜、冷冻和加工过的猪肉有传播ASF的风险,猪场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在外出后返场一定需要经过洗澡、淋浴,更改衣物,这是最基本的生物安全措施。非瘟最近几年多以来在养猪人面前出现最多的词语,疫苗销售在推广疫苗时会讲非瘟的危害,动保产品也随之热销。
设立非瘟防控风险基金,调动员工积极性
非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的烈性传染病,病毒可以经口、精液、短距离的空气传播。设立非瘟防控风险基金,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责任落实到人,是防控非瘟的关键。
随着生猪价格的一路高涨和国家各项养猪优惠政策的出台,各地正在进行非洲猪瘟背景下的复产启动工作。但在目前没有商业化的非洲猪瘟疫苗上市的前提之下,很多暴发过非洲猪瘟并清场的猪场依然不敢涉足,害怕血本无归;对于成功拔牙和没有暴发过非瘟的猪场,对于复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不清楚。
非瘟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养猪人共同努力。通过优化管理制度、强化防控措施、设立风险基金等多方面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有效防控非洲猪瘟,保障养猪业的稳定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