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越非洲猪瘟研究揭示农业养殖新策略
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部长黎明欢兴奋地宣布,越南和美国兽医部门成功研发和生产了非洲猪瘟疫苗,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要知道,目前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大量生产对抗非洲猪瘟的疫苗,所以这一成果对越南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而且,这个疫苗的商业化生产,也将具有巨大的出口潜力。
越南农业部副部长冯德进也表示,这个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了美国农业部属下农业研究局的认可。这真是让人松了一口气,毕竟非洲猪瘟对养殖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非洲猪瘟研究揭示新策略
最近,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揭示了一个关于非洲猪瘟病毒免疫逃逸的新策略。这个新策略的分子机制,为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研究内容 | 研究成果 |
---|---|
非洲猪瘟病毒MGF360-9L蛋白的拮抗作用 | 能够拮抗JAK-STAT信号通路 |
MGF360-9L蛋白的降解作用 | 通过凋亡途径降解STAT1,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STAT2 |
缺失MGF360-9L基因的重组非洲猪瘟病毒 | 对猪体的致病力显著降低 |
这个研究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它不仅揭示了非洲猪瘟病毒免疫逃逸的一种新策略,还鉴定了一个新的非洲猪瘟病毒的毒力因子,为非洲猪瘟病毒致病机制探索和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非洲猪瘟疫情对养殖业的影响
非洲猪瘟疫情对养殖业的影响是深远的。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告,截至2019年3月7日,共有113起非洲猪瘟疫情案例,其中65起发生在养殖户中,42起发生在规模化养殖场及种猪场。这无疑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然而,尽管疫情有所控制,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也给养殖业带来了次生冲击。全球的农业,不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正遭遇灾害威胁。这真是让人忧心忡忡。
非洲猪瘟研究的未来方向
面对非洲猪瘟的挑战,我们需要不断研究,寻找新的解决方案。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揭示了非洲猪瘟病毒E120R蛋白靶向调控cGAS-STING通路抑制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为非洲猪瘟基因缺失疫苗研制提供了新的靶点。
此外,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研究团队也发现,非洲猪瘟多基因家族蛋白pMGF505-7R与非洲猪瘟病毒的致病力相关,为非洲猪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非洲猪瘟的研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期待,非洲猪瘟的明天会更好。
本文基于对21个省份受灾养殖户的调研数据开展了疫后养殖户生产恢复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生猪养殖户的综合恢复力对其恢复意愿与恢复速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目前养殖户的内生恢复力较弱,生产恢复主要依靠外部支持拉动。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兽医公共卫生安全与管理创新团队研究发现,非洲猪瘟病毒多基因家族蛋白MGF360-14L能抑制I型干扰素的产生,并探明了抑制作用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和感染微生物学前沿》上。
全球的农业,不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正遭遇灾害威胁。从种植业来看,东非国家、巴基斯坦遭遇严重蝗虫灾害,而国内今年或爆发草地贪夜蛾灾情。在养殖业方面,尽管非洲猪瘟疫情有所控制,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也给养殖业带来了次生冲击。
美国在非洲猪瘟研究方面处于领先位置,不仅美国的几款疫苗在越南获得商用,美国猪健康信息中心还在越南开展了10个实地研究项目,目前这些项目都已结束,SHIC最近通报了这些项目的研究结果。
这些研究项目的成果,无疑为非洲猪瘟的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农业养殖带来了新的策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