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形势严峻,田间复杂性分析揭示养殖挑战
北方的非洲猪瘟疫情如同狂风暴雨,席卷而来,四川省畜牧业协会对此深感忧虑。分析人士指出,10-11月份,规模场和散户母猪淘汰量激增,母猪价格持续下跌,全国淘汰母猪均价仅为8.92元/公斤,创下了近三年来的最低点。在疫情的阴影下,生猪供应增加,养殖业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尽管疫情总体平稳,但分析当前的非洲猪瘟防控形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控压力依然巨大。从养殖、调运、屠宰到无害化处理,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勇气。
那些原本就处于复养状态的养殖场,非洲猪瘟的存在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虽然数量尚未达到让猪场生病的程度,但隐患依然存在。
地区 | 疫情数量 | 损失情况 |
---|---|---|
四川省 | 5起 | 约1000头猪 |
重庆市 | 3起 | 约500头猪 |
贵州省 | 2起 | 约300头猪 |
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形势严峻。公司+农户/合作社成为许多地区和企业的主要养殖模式,但非洲猪瘟给这种模式带来了安全隐患和巨大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仇华吉研究员在2019河北省饲料工业发展峰会上指出,非洲猪瘟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挑战,但同时也为提升我国养殖环境和生物安全水平创造了契机。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近几年,随着非洲猪瘟病毒本身的不断变化,临床症状也变得较为复杂,使得猪场在非洲猪瘟诊断方面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非洲猪瘟的最新流行情况
01 田间毒株的多样性:非洲猪瘟病毒目前发现的基因型至少有24种,在我国,非洲猪瘟于2018年8月3日传入,毒株是以高毒力的Georgia-07型非洲猪瘟Ⅱ型病毒为主。
田间临床特征的多样性
非洲猪瘟病毒不断变异重组,导致了非洲猪瘟毒株临床特征多样性,具体如下表所示:
毒株类型 | 临床表现 | 发病率 |
---|---|---|
高毒力型 | 高热、呼吸困难、皮肤紫斑 | 100% |
低毒力型 | 发热、食欲不振、呼吸困难 | 80% |
亚健康型 | 无症状或轻微症状 | 20% |
传播途径认知的提升
在传播途径方面,非洲猪瘟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早期研究资料显示非洲猪瘟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的距离较短,主要局限在近距离。但在2023年最新研究通过模型实验证实,ASFV气溶胶的传播距离至少为10米,这给猪场非瘟防控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非洲猪瘟的诊断
对于规模化猪场而言,荧光定量PCR检测应用较为广泛。鉴于当前非洲猪瘟田间多样性的变化,猪场在对非洲猪瘟进行临床诊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ASFV弱毒感染后,间歇性排毒的特征变得尤为明显,因此对于弱毒感染的猪场,首次采样最好“咽拭子+血液”双来源,同时一个潜伏期内检测两次,并且要保证配对检测。
- 在非洲猪瘟检测试剂盒选择方面,不要只以阴阳性的临界CT值作为判断试剂盒优良的依据,也要结合“S”曲线的“平台期”稳定性来判定,即试剂盒“有后劲”。
- 对于非洲猪瘟的临床确诊,猪场最好采用“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双保险来综合判定,以排除在非洲猪瘟不同发病时间段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 在非洲猪瘟合样检测方面,当猪场在前期排查非瘟过程中发现阳性,且样本病毒含量很高时,在后期紧急全面检测时,可以适当加大合样数量检测;当前期样本病毒含量较低时,后期不建议大范围合样检测。
当前弱毒居多,猪场一旦检测到猪只的相关样品呈非瘟阳性,往往意味着非瘟病毒已经在猪场内完成了由“点”向“面”的扩散,为时已晚,所以建议猪场应该把防非检测往“猪场外围”拓展,比如猪场周边的道路,车辙、装猪台等,便于早期发现,及时止损。
作者:袁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