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非洲猪瘟防控100问,农业养殖必备知识》

《非洲猪瘟防控100问,农业养殖必备知识》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93608.html

问题 答案
什么是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对猪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选址规划对防非的重要性? 选址远离人员车辆活动少的山区,具有自然屏障,做好分区规划,母猪与肥猪隔离,这些都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
哪些消毒药对杀灭非洲猪瘟有效? 强酸、强碱、紫外线、烘干、暴晒、静置等均能有效杀灭非洲猪瘟病毒。
非洲猪瘟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采食、叮咬、注射、短距离的空气等多个途径传播。
如何开展非洲猪瘟的立体防控? 加强环境消毒减毒,生物流防控和人为投毒管控,建立常态化防控机制。
栋舍密封对防非的重要性? 栋舍密封对防止气溶胶粉尘传播有很大作用,是防控非洲猪瘟的重要措施。
空气净化与臭气处理对防非的必要性? 一进一出,一端防输入,一端防输出,对防控非洲猪瘟至关重要。
环境消毒频次以多少为宜? 非瘟病毒进入场区的几率很大,环境消毒,特别是操作区域的消毒减毒一天1-2次非常重要。
栋舍风机采样监测出现阳性预示着什么? 预示着舍内存在猪只排毒,应引起高度重视。
人员物资出入合理频次为多少? 大场一周一次,小场两周一次,不过频也不造成积压。
猪只销售过程如何避免猪只回头? 设置缓冲区、单向挡板,确保猪只回不了头。
猪群移动的原则是什么? 本单元定向移动,不得跨单元、跨栋舍、跨区域。
免疫治疗遵循什么原则? 执行一猪一针头或跨栏换针头,避免人为扩大传播范围。
非瘟野毒弱毒防控难点? A间歇性排毒 B跳跃式传播 C检测滞后性,异常猪未及时发现并处置。
场区无害化处理如何避免交叉? 设置阻断墙,传送带或滑倒,内高外低,中转出场。
空栏及时清洗的重要性? 空栏要第一时间消毒清理,除去余料及污物,避免病毒长期在舍内循环。
如何减少人员无意识传播? 非接触生产:人员进舍采样、处理死猪、免疫治疗、产房接产、查情配种、匀料等动作要做好防护或消毒。
如何进行巡栏调栏,不交叉? 在猪只采食时间巡栏,统一时间调栏,病弱猪恢复不可回原栏。
要不要带猪消毒? 带猪消毒,应更正为空间消毒,主要以清除栋舍上方的粉尘为主。
抗应激工作对防非的意义? 温度应激,贼风应激,断水、断料等会降低猪只感染阈值。
同栏猪只接触到的外来品有哪些? 饲料、饮水、空气、人与物。
紫外线对杀灭非洲猪瘟病毒有没有效果? 在强度为110~120μw/cm2的UVC作用下,30min及以上时间的照射即可使含FBS细胞培养液或细胞培养液中的ASFV完全失活。
有机物对非瘟病毒消杀有什么影响? 非洲猪瘟在有机物中存活时间很长,因此杀灭非瘟应先去污。
温度对非瘟病毒有何影响? 非洲猪瘟病毒不耐高温,60度以上30分钟即可杀灭。
干燥对非瘟病毒有何影响? 在试验环境条件下,模拟室外环境温度为28~32℃,室内环境温度为25~26℃。在模拟的干燥室外环境,ASFV在1.5d后失活,而在干燥的室内环境,2.5d后失活。
静置在处理非瘟中有何作用? 室温条件下,ASFV的感染力在猪静脉血中能保持14d,在猪动脉血中能保持30d,在纯水中能保持22d,在生理盐水中能保持60d以上;在无机环境中物品静置有一定的效果。
臭氧消毒对非瘟病毒杀灭效果如何? 臭氧在1米范围内穿透力很强,具备在一定浓度、一定范围内杀灭非瘟的效果。
临时人员手机如何入场? 随身手机入场可采用防水密封袋浸泡入场。
温度对消毒药的影响? 20-30度是一般消毒药发挥效率的最佳温度。
人员隔离的意义? 人员隔离是为了降低一次性入场过程中出现的洗消漏洞。
消毒时间有什么要求? 不同的消毒药及消毒方式时间要求不一样,一般在30分钟。
氢氧化钠的浓度多少合适? 理论上2-3%浓度可以杀灭非瘟。
蜱虫是非洲猪瘟的唯一宿主吗? 钝缘蜱是ASFV极为重要的自然宿主和储存宿主,ASFV可以在其体内长期存活。
黏膜免疫对防非的重要性? 保护好黏膜屏障和肠道健康,非洲猪瘟病毒就难以突破猪只的防线。
感染非洲猪瘟的最低病毒载量? 东非ASFV毒株鼻内感染的ID50是102.9HAD50/mL,饮水中ASFV的最小感染剂量是1TCID50,而在全价料中最小感染剂量是104TCID50。
什么是分区管理? 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分成不同区域以便于进行关口管理,一般分成红、橙、绿区。
什么是五流管控? 场内外流动的五个因素:人、车、物、猪、生物。
什么是单向流动? 从种猪区到肥猪区,从场内到场外,遵循不可逆的原则,返程必须经过洗消。
什么是前置淘汰? 从最前端开始对无价值猪只进行处理,优先顺序:仔猪出生-断奶-保育-育成-育肥,减少疾病传播与饲料成本损失。
为何推行5S卫生管理? 卫生与整洁是一个团队自律的表现,也是有效消毒的前提。
什么是净污分离? 投入品与排泄物分离,避免交叉污染。
非洲猪瘟采样监测方式有哪些? 针对人员、物品、环境:采取纱布拭子;针对猪只:口鼻拭子、唾液拭子、肛拭子、咽拭子、尾根血拭子、淋巴组织拭子。
何为流程简单可落地? 流程简单:1、2、3步清晰明了,同一物件进不同关口流程保持一致,不搞科研重操作。
如何培养生物安全意识? 责任、金钱、沟通,实践。
可否带毒生产? 不可以,害人害己。
防控非瘟的工业模式? 养殖屠宰一体化。
非洲猪瘟病毒可以过胃吗? 理论上非洲猪瘟病毒会被胃酸杀死,但实际上有些食物未经充分消化即进入肠道。
什么是静默操作? 静默操作: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解释,但基于少与猪栏、猪体接触,维持猪只的基本需求。
如何发现异常? 采食量下降或厌食是最主要的表现,喂料时巡栏最关键。
非洲猪瘟病毒是DNA还是RNA病毒? 非洲猪瘟病毒是DNA病毒。
非洲猪瘟的潜伏期是多少天? 强毒潜伏期在4-19天,弱毒潜伏期更长28-42天。
制度流程为什么防不住? 客观上选址规划不好,主观上执行不落地。
非洲猪瘟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采食、叮咬、注射、短距离的空气等多个途径传播。
南北方非瘟传播特点? 南方夏季多发,北方冬季多发。
合样阳性、分样阴性是什么原因? 合样阳性分样阴性:病毒含量低,取样点不同、未充分混合。
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感染猪在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时候突然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达100%。急性型:感染猪表现为发热、厌食、无精打采,耳、四肢和腹部皮肤发红至发绀,死亡率达100%。亚急性型:感染猪表现为轻微发热、食欲减退和无精打采,鼻、耳、腹部皮肤发绀,有出血斑,死亡率通常60%-90%。慢性型:急性或是亚急性感染猪耐过后转为慢性型,感染猪表现为短暂性低发热、皮肤溃疡、关节肿胀、发育迟缓或是瘦弱。无症状感染型:感染猪无明显症状,但因体内携带病毒或成为潜在传染源。
非洲猪瘟的解剖典型特征? 脾脏异常肿大3-5倍。
非洲猪瘟可以传染人吗? 非洲猪瘟不会感染人。
野猪感染非瘟会死亡吗?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家猪、野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所有品种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达100%。
为什么不能用泔水喂猪? 泔水成分比较复杂,内含非洲猪瘟病毒的几率很大,灭活不彻底会造成疫病传播。
我国非洲猪瘟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2018年8月3日,农业农村部通报了我国首例发生在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的非洲猪瘟疫情。
非洲猪瘟病毒的致病机理? 非洲猪瘟病毒侵入猪体后,会在鼻咽部或是扁桃体中进行增殖,通过淋巴和血液循环进入猪体的循环系统,遍布全身,并会在血管内皮细胞或者巨噬细胞系统中进行复制,由于毛细血管、静脉、动脉和淋巴结及网状内皮细胞遭受病毒侵袭,从而导致组织、器官出现出血和浆液性渗出等病理变化。
非洲猪瘟的传播方式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4种传播方式,即丛林循环传播、蜱-猪循环传播、家猪循环传播及家猪-野猪循环传播。
如何确定消毒药的比例与作用时间? 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不同消毒液的合适比例,一般作用时间在30分钟。
防非可以做到100%吗? 理想化是100%,实际上做不到,但要尽一切可能消除不可控因素。
为什么要做关口管理? 关口是出入的通道,可以起到阻隔病毒与消除病毒的作用。
怎么建立预警机制? 针对场内环境、死猪、异常猪、猪只移动定期监测,外界大环境常态排查。
病从口入:饲料安全如何保证? 从饲料厂原料、储存加工、运输过程管理,到场检测、中转各环节把控。
病从口入:饮水安全如何保证? 禁用露天水源,蓄水池的定期消毒。
非洲猪瘟病毒进入猪体的四个通道? 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皮肤伤口。
饮水与饲料最小感染量是多少? 饮水中ASFV的最小感染剂量是1TCID50,而在全价料中最小感染剂量是104TCID50。饮水的平均ID50是101.0TCID50,而饲料的平均ID50是106.8TCID50。
ASFV不同的传播途径,猪群感染的敏感性? 在相同的剂量下,经鼻感染和经饮水感染比通过摄食饲料感染的风险更高。
60℃是否能使非洲猪瘟病毒彻底失活? 法国的一个研究团队,曾将非洲猪瘟格鲁吉亚株ASFV-G-2007,在60℃下暴露2个小时,竟意外获得一款非洲猪瘟弱毒株——ASFV-989。
增强种群健康、提高病毒感染“阈值” A增强营养 B环控保障 C疫病防控 D淘汰弱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