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养殖消毒误区解析与科学对策
作者:花艺幽客•更新时间:8天前•阅读230
随着畜牧业的集约化发展,规模养殖场不断增加,防治畜禽疫病重要环节消毒工作显得极为重要。然而,不少养殖场在消毒过程中存在误区,影响了消毒效果。
常见消毒误区
误区 | 具体表现 |
---|---|
消毒剂浓度越大越好 | 盲目加大消毒剂浓度,增加药费和养殖成本,增加药物残留对猪群产生毒副作用。 |
消毒时温度越高越好 | 部分消毒剂在高温下消毒能力反而减弱,应根据消毒药物的不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温度设置。 |
配伍消毒剂越多越好 | 不了解消毒剂的有效成分,酸碱混用,产生中和反应,降低消毒效果。 |
消毒剂越贵越好 | 市场上消毒剂种类繁多,价格不一,应根据消毒剂的价格、使用方便性、广谱性等特点进行选择。 |
重视舍内消毒,轻视环境消毒 | 舍外环境长期不清扫、不消毒,病原微生物容易在空气中悬浮,导致畜禽发生疫病。 |
消毒重要,清洁不重要 | 过分依赖消毒剂,忽略清扫清洁工作,病菌和病毒容易藏在灰尘中。 |
消毒时把消毒液喷到动物身上效果才好 | 消毒主要是消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正确的方法是将喷枪举高并呈45°向上喷洒。 |
消毒剂气味越大越好 | 消毒效果的好坏与杀菌能力、杀菌谱有关,刺激性大的消毒剂并不一定有效。 |
科学对策
针对上述误区,
- 根据消毒方式和消毒对象,合理配置消毒剂浓度。
- 根据消毒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设置合适的温度。
- 了解消毒剂的有效成分,避免酸碱混用。
- 选择价格低、易溶于水、无残毒、使用方便、广谱、快速、高效的消毒剂。
- 重视舍内外消毒,定期清扫清洁。
- 做好消毒记录,定期检查消毒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