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秋冬季温差大,病毒活性增强

秋天,那金黄的落叶像是大自然的留言,提醒着我们季节的变迁。而冬天,则是寒风凛冽,昼夜温差大,对于养殖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季节的更替,更是一个病毒活性增强的信号。

秋冬季温差大,病毒活性增强

蓝耳病的秋冬挑战

应激是猪发病的直接诱因,无数临床病例证明,秋冬季天气转变导致的舍内温差过大是猪场蓝耳病爆发的关键诱因。你知道吗?蓝耳病对母猪的影响可大了,生产力下降,流产、死胎,仔猪感染后成活率降低,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蓝耳病的危害

危害 影响
母猪生产力下降 流产、死胎
仔猪成活率降低 生长受阻
母猪繁殖障碍 迟发情、不发情
增加后备母猪二胎综合征 影响猪场整体生产

病毒活性增强的原因

秋冬季节,低温环境延长了病毒的存活期,湿度波动促进了气溶胶传播,这些都是病毒活性增强的原因。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研究就发现,冬季猪场空气中 PRRSV 载量比夏季高 4.7 倍,这就是一个警示。

猪群免疫防线的挑战

冷应激削弱了黏膜屏障,营养代谢失衡导致免疫力下降,这些都是猪群免疫防线的挑战。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研究显示,持续低温环境下猪肺泡巨噬细胞活性下降 38%,这就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猪场管理的漏洞

通风与保温的矛盾、密度激增引发的应激、转群频率增加,这些都是猪场管理的漏洞。北方某猪场冬季采用塑料布封窗后,氨气浓度从 15ppm 飙升至 80ppm,这就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病毒变异的加速器

低温促进了基因重组,疫苗保护力下降,这些都是病毒变异的加速器。我国流行的 NADC30-like 毒株对经典疫苗的中和抗体滴度仅为原毒株的 1/10,这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秋冬季温差大,病毒活性增强

科学防控的四季方案

环境调控的“三二一法则”

  • 温度控制:产房保持 26-28℃,保育舍 24-26℃,每下降 1℃增加 5W / 头供热
  • 湿度管理:维持 50-70% 相对湿度,配备超声波加湿器
  • 通风标准:保证 0.3-0.5m/s 风速,采用定时通风与地窗结合模式

营养强化的“免疫套餐”

  • 基础日粮添加 0.3% 维生素 C+0.3ppm 硒
  • 每周投喂 2 次发酵饲料
  • 寒潮预警时补充 1% 葡萄糖饮水

生物安全的“五道防线”

  • 建立 500 米缓冲区,设置专用车辆消毒通道
  • 采用 "全进全出" 模式,空栏消毒时间不少于 7 天
  • 引入哨兵猪监测,PCR 检测阴性率需达 100%

精准免疫的“动态策略”

  • 建立抗体监测体系,母猪群 S/P≥2.5 比例需>85%
  • 后备猪免疫采用 "二免三测" 法:60 日龄首免,90 日龄二免,配种前检测
  • 流行毒株及时测序,必要时进行自家苗免疫

秋天到了,冬天还会远吗?面对温差带来的挑战,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科学防控,让我们的养殖场安全度过这个季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93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