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养猪场选址布局,关注环境、水源、交通便利
养猪场用水量大,尤其是规模化养殖,每天的需水量都非常多。如果水源不足,会严重影响猪场的正常生产。因此,猪场的选址还要注意水源是否充足。想象一下,在炎炎夏日,猪们急需清凉的水源,而水源却捉襟见肘,那可怎么办呢?
猪场的四周要开有防疫沟,还要做好绿化工作,不仅能够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利于防疫,还可以改善猪场的小气候,起到防暑、防寒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减弱噪声污染,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所以在对场区进行布局时,绿化不可忽略。
选址因素 | 详细说明 |
---|---|
水源 | 确保水源充足,水质达标,满足猪场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 |
环境 | 选择地势较高、干燥、平坦、背风向阳的地方,有利于猪的生长和防疫。 |
交通 | 交通便利,便于饲料、生猪的运输和销售。 |
标准化兔场选址与规划布局。同时,水质得到保障后还需保证水源的充足。以万头规模化生猪养殖场为例,每天的日常用水量需要为100~150吨,水源的充足才能保障规模化猪场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养猪场;选址及布局;注意事项
在新时期,标准化养殖场的建设过程中,选址工作至关重要。选址的情况与养猪场的运行和周围环境等都有密切关系。
交通便利也是一大考虑因素。因为标准化养猪场在前期建设以及后期的运营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建筑材料、饲料的运输以及后期生猪的运输等等,为了保证养猪场的安全和生产效率,选址时一定要考虑交通便利性。
主要任务是调整优化区域布局,推进生猪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提升设施装备水平;推进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屠宰;推行经济高效的生猪粪便处理利用模式。
标准化规模猪场选址与布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猪场选址符合当地政府畜禽发展规划,不属于禁养区、限养区,尽量选择偏远地区、土地充裕、地势高燥、通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好、排水顺畅、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方便的地方;远离河流。
主要建筑与其他猪舍隔开,形成种猪生产最为有利的布局。位置选择要与水源条件相适应,且应安排在猪场的一侧。
在目前的趋势下,猪越养越大,育肥舍的时间可能会延长。因此,育肥舍的数量可能需100千克。
猪的标准化规模养殖,要求猪场在选址和布局上,要注意以下8个问题。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考虑,不可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最好离主要干道400米以上。
很多小规模养猪场在扩建过程中随意性较大,没有整体概念,猪舍规格、布局、生产流程、生产工艺、供水供电供暖通风都没有全面考虑,从而使猪舍配比混乱,工人操作难度极大,劳动效率极低,最后稍有风吹草动就导致亏本而以失败告终。
一个猪场运行是否正常,只要简单看看猪场各生产车间的布局,各环节是否易于操作。如果布局不合理,生产操作又不方便,猪场运行正常是不可能的。
栏舍布局合理是指每个生产阶段的栏位配套必须一致。
各阶段栏舍栏位计算方法:以每头母猪每个生产周期进行分解,需在配种定位栏内定位饲养30天左右、产房35天+7天、怀孕栏85天;保育以小栏为好,10头左右一个栏位,一批保育猪在保育栏饲养30-40天,每栏每年可周转8次,可对应3.33头正常生产母猪;育肥舍以每栏饲养10头,90天出栏,年周转4次,可对应1.7头生产母猪。
因此每头生产母猪一个生产周期需要0.25个定位栏、0.58个怀孕栏位、0.3个产房、0.3个保育栏、0.6个育肥栏,如果饲养规模达100头生产母猪,则相应需要建成25个定位栏,58个怀孕栏,30个产房,30个保育栏,60个育肥栏。
改扩建栏舍必须考虑到现有栏舍的改造问题。
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建什么栏位,新建猪舍不要所有栏舍所有生产流程都涉及,最好只建最需要的生产车间,根据猪舍改造的难易度,新建猪舍应优先考虑产房和保育房的建设,充分利用改扩建的机会使不同的生产环节分开。
另建议将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分开,场内还需添设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养猪场选址布局的实用信息,让我们一起为养猪事业添砖加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