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生物安全误区:忽视病原体传播途径
误区三:生物安全对小猪场太贵了
生物安全对维持猪群健康、防止传染性疾病的传入和传播、确保经济效益至关重要。然而,另一个普遍的误区是生物安全成本太过高昂,尤其对于小猪场而言。
误区 | 真相 |
---|---|
生物安全只对大型商品场必要 | 生物安全对所有猪场都很关键,小规模猪场和家庭农场也面临着疾病爆发的危机。 |
仅仅免疫就足以预防疾病 | 疫苗免疫是重要的,但需要结合一系列生物安全措施,如隔离程序、卫生措施等。 |
生物安全对小猪场太贵了 | 很多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成本相对低廉,甚至没有成本,且执行成本远低于疾病爆发引起的经济损失。 |
猪舍内养猪是确保生物安全的唯一方法 | 舍外饲养或放牧式养猪也可以执行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关键是对特定猪舍系统和运营模式进行调整。 |
生物安全一旦执行,就不用变了 | 病原微生物可以产生耐药性和抗逆性,新的疾病可能出现,需要持续检查和更新生物安全措施。 |
据仇华吉介绍,猪场常见的误区有四点:1. 过度关注生物安全,而忽视了猪本身,包括环境、营养、管理和育种等因素;2. 带猪消毒、消毒剂泡澡、饮水...
制度不能仅仅停留在纸上、墙上,更不能只存在电脑里,只有加大生物安全培训和监督力度,设计好专业明晰的流程图,把制度体系变成图片、标识,张贴到每一个关键区域,时刻提醒员工,把猪场生物安全的信念真正深入人心。
简介:此文档是关于猪场阻断病原传播途径的生物安全措施的doc文档,编号为252157347,其中主题是关于医学/心理学、行业资料的内容展示。
非洲猪瘟入侵我国后,倒逼生猪行业转型,也让我们意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新冠肺炎持续蔓延暴露出的生物安全问题 引起关注。反观我们有些猪场在实际操作中,过分依赖消毒的作用。
猪场生物安全的目的在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有些猪场会设置消毒池,但是常年不更换消毒剂,随意添加剂量或浓度,对消毒卫生并不重视,主要原因在于对消毒剂的选择比较迷茫、存在认识误区。
其实不然,非洲猪瘟作为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非常复杂,通过加强外部生物安全,可以降低非洲猪瘟病毒通过各种载体(包括:...
仇华吉: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的五大难点和八大“痛点”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李峙贤 “生物安全是科学和实践,不是迷信和赌博;做好生物安全,没有疫苗同样能把猪养好!”5月16日,在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农村报主办,农财宝典新牧网承办的2021第二届中国畜牧业生物安全大会上,广东瑞吉生物技
如面对非洲猪瘟的威胁则是极不严密和极其脆弱的,这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小场问题多,大场也难逃”的原因。因此,面临非洲猪瘟的威胁,猪场生物安全的意义和价值就非常显而易见了。
1.2 猪场生物安全理念如何落实 “猪场生物安全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很多养殖者第一反应可能认为是人员、车辆的消毒...
雾呈45°向上喷洒,喷雾自由下落,将空气中的粉尘和微生物带到地面,一般30分钟即可灭活。
8、猪舍冲洗后立马消毒? 猪舍在冲洗完成后水分太大,就会降低消毒浓度,消毒的效果就会变弱。正确的消毒流程应该是先进行彻底清扫,然后进行消毒,消毒30分钟后在进行冲洗猪舍。
你猪场的生物安全真的做好了吗?或许危险正在向你逼近,生物安全绝对不仅仅是封场并进行消毒就足够的!你猪场的生物安全存在巨大漏洞,危险也许正在逼近你 湖南加农正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刘辉旺 非洲猪瘟自今年8月份暴发以后,迅速在全国蔓延,已迅速扩散至22省份,累计扑杀生猪超过63万头,非瘟非
非瘟的唯一好处是提高了我国猪场的生物安全等级。生物安全对维持猪群健康、防止传染性疾病的传入和传播、确保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尽管生物安全很重要,但是围绕生物安全实践仍有很多的误区。这些误区会引起误解,有时甚至会导致保护措施不足。
这里有5个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生物安全只对大型商品场必要
生物安全措施只对大型商品场是重要的,这是最为普遍的一个误区。由于规模化猪场动物密度高,生产集约化,仿佛传染性疾病是大型畜群的专利。但事实上,生物安全对所有猪场都是很关键的。
小规模猪场运营和家庭农场也面临着疾病爆发的危机,这可能具有同样的破坏性。非瘟就是一个例子,去年9-10月在河南和山东很多区域,非瘟攻击了极大一部分的小型猪场。疾病不会因为猪场规模而对谁另眼相看。
误区二:仅仅免疫就足以预防疾病
疫苗免疫是养猪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仅仅依赖于疫苗就足以预防疾病爆发,这是一个误区。疫苗免疫对于建立畜群免疫力,防止特定病原生物入侵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疫苗并不是万无一失的,不能预防所有的疾病。
有效的生物安全包括一系列措施,包括新进场猪的隔离程序、卫生措施、进出猪舍的通道的控制程序等。这些措施与疫苗免疫相互结合,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疾病防控策略。
误区三:生物安全对小猪场太贵了
另一个普遍的误区是生物安全成本太过高昂,尤其对于小猪场而言。的确,一些生物措施需要初期的投入,但是很多有效的措施成本是相对低廉的,甚至没有成本的。
比如执行严格的猪场进入方案、提高良好的个人卫生、保持饲料和饮水设备的清洁等都可以明显减少疾病的风险,而不需要高额的成本投入。另外,很重要的是,生物安全措施的执行成本经常远远低于疾病爆发引起的经济损失,不是吗?
误区四:猪舍内养猪是确保生物安全的唯一方法
这是一个需要纠正的误区。很多人认为,只有把猪养在舍内,才能做到生物安全。当然,这可以很好地控制环境因素、减少家畜与野生动物的接触、减少外源性病原入侵,但是这并非达到生物安全的唯一方法。
舍外饲养或者放牧式养猪也可以执行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比如通过轮牧来预防土壤污染、设置安全围栏避免野生动物、设计规范外来人员区域减少疾病进入等。关键是对特定的猪舍系统和运营模式进入生物安全措施的调整。
误区五:生物安全一旦执行,就不用变了
最后一个误区是,一旦生物安全确定下来,就不需要再调整和检查了。这种静态的方案忽略了传染病挑战的动态变化本质,也忽略了养猪生产中的气候和硬件的持续变化。
病原微生物可以产生耐药性和抗逆性,新的疾病可能出现,猪场运营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可能引入新的风险。经常检查和更新生物安全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对于维持生物安全有效性非常重要。根据最新的额科学研究和行业实践经验,持续提高可以确保生物安全方案在面临新的挑战时仍然保持强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