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消毒,别误用消毒剂
作者:花海牧风•更新时间:8天前•阅读4
消毒剂,这个看似平常的词语,在猪场管理中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猪场生物安全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守护猪群健康的守护神。然而,消毒剂的使用并非儿戏,稍有不慎,就可能变成“隐形杀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猪场消毒那些事儿。
猪场消毒,这些误区你中招了吗?
误区 | 正确做法 |
---|---|
消毒前不做彻底清洁 | 不对猪舍进行有效清洗就直接消毒,相当于把消毒药作用在粪污之上,将会大大减弱消毒的效果。 |
入口消毒池不换水 | 猪场生产门口的消毒池要放上消毒液,是1%-3%的火碱溶液,7-10天更换一次,以保证其有效性。 |
散户不用买消毒设备 | 虽然不是所有猪场都有条件建高大上的洗消中心、中转平台,但对家庭农场来说,也应该购置相关仪器用于检测和消毒。 |
消毒方案千篇一律 | 消毒方案要因地制宜。不少猪场直接照搬附近其他猪场的消毒方案,没有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做出调整。 |
人员入口设紫外消毒 | 一些人员入口消毒室采用紫外线消毒,超过了15分钟会对人体皮肤和粘膜产生危害。 |
猪场常用消毒药及使用方法
了解猪场常用消毒药的种类及适用范围,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消毒药物的功效,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
- 酚类——复合酚等。复合酚用于发生疫情时栏舍环境强化消毒;复合酚用于空栏消毒、载畜消毒。
- 醇类——乙醇等。75%乙醇常用于手指、猪体表皮肤注射前消毒,也用于猪舍环境消毒。
- 醛类——甲醛等。甲醛溶液可用于猪舍环境消毒,但需注意甲醛对人体有害,使用时需做好防护。
- 酸类——硼酸等。硼酸溶液可用于猪体表消毒,如剪毛、去势等手术后的消毒。
猪场消毒,这些细节不能忽视
1. 消毒剂配比要准确,避免过量或不足。
2. 消毒剂要定期更换,保持其有效性。
3. 消毒时要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4. 消毒后要通风换气,确保猪舍空气质量。
5. 操作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消毒剂对人体造成伤害。
猪场消毒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细节入手,科学合理地使用消毒剂,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保障猪群健康。记住,别让消毒剂成为“隐形杀手”,让我们共同守护猪场的美好未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