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疫情规模源于生物安全漏洞,农业养殖灾难人为酿成
科学家们纷纷表示,中国非瘟疫情的规模并非疾病本身毒性所致,而是糟糕的生物安全措施在作祟。Dirk Pfeiffer及其团队在《兽医记录》杂志上曾预警,中国高密度的生猪养殖是非洲猪瘟爆发的高风险因素,果然一语成谶。
生物安全漏洞:养殖户的隐痛
就在不久前的中国农业科学院2021年工作会议上,我国科研人员透露,非洲猪瘟弱毒疫苗的研发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广东省梅州市的非瘟疫情 为养殖户拉响了警报。疫苗研发的进展虽然让人看到了希望,但违规疫苗的使用甚至可能已经造成了...
痛定思痛,找出原因
在惋惜之余,我们更应该痛定思痛,找出非瘟疫情爆发的原因,防止悲剧重演。规模猪场在生物安全方面存在漏洞,这是导致疫情蔓延的关键。只有及时弥补这些漏洞,才能为幸存的猪场提供宝贵的教训。
非瘟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
2018-2019年的非瘟疫情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000万元,间接经济损失更是超过1亿元。这场灾难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非瘟疫情对养殖业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年份 | 直接经济损失 | 间接经济损失 |
---|---|---|
2018 | 2000 | 8 |
2019 | 3000 | 10 |
防控建议:从源头抓起
为了有效防控非瘟疫情,以下建议供养殖户参考:
-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执行防疫措施。
- 提高猪场改造升级,降低生物安全风险。
- 落实防疫责任,完善处罚机制。
- 加强流通监管,依法严厉查处违规行为。
飞鸟、邻近猪场:病毒传播的途径
非瘟疫情的发生,除了生物安全漏洞,还有其他途径导致病毒传播。例如,飞鸟和邻近猪场发病都是非瘟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
飞鸟:病毒传播的“空中桥梁”
有规模猪场发生非瘟疫情,经过排查,最终怀疑可能是鸟群的栖息带来了病毒。因此,定期灭蚊蝇,避免传播病毒,是养殖户必须重视的问题。
邻近猪场发病:病毒传播的“近邻”威胁
有猪场自身生物安全措施做得很好,但邻近280米的猪场发病,导致发病场猪只调动。一周后,该猪场怀孕母猪出现不食、流产等情况。经过检测确诊感染,原因可能是猪场靠近路边,加上邻近猪场发病,以及冬季干燥,猪粪的粉末由风传入或进场车辆轧过带入场内所致。
疫情对农牧行业的影响
非瘟疫情对畜禽养殖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一方面,疫情导致行业出现差异化分化,养猪行业的从业者信心增强;另一方面,疫情也让行业重新认识到,非瘟并非老旧猪场的专利。
中小散养户:外购仔猪的安全问题
中小散养户在确保外购仔猪的安全方面面临挑战。
- 市场调查,关注外购仔猪区域是否发生非瘟疫情或蓝耳病等疫病。
- 查看外购仔猪是否戴有耳标,以及有关部门开具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 做好前期工作及防护措施,确保仔猪安全。
非瘟疫苗:复养的最佳时机?
去年5月份,我国科学家创制了非洲猪瘟候选疫苗,让多数养殖户信心大增。然而,疫苗研制初见成效并不意味着复养的最佳时机已经到来。复养还需谨慎,不能盲目乐观。
非瘟疫情规模源于生物安全漏洞,农业养殖灾难人为酿成。只有加强生物安全管理,落实防疫措施,才能让养殖业走出困境,迎来新的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